English

與竹“牽手”的“90後”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非遺竹編“編織”節節高生活

2020年05月14日 15:5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兩會代表委員採訪)與竹“牽手”的“90後”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非遺竹編“編織”節節高生活

  中新網貴陽5月14日電 題:與竹“牽手”的“90後”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非遺竹編“編織”節節高生活

  記者 劉鵬

  “一根竹子能編織出各色各樣手工藝品,還能編織出脫貧致富路。公司取名為‘牽手’就是要通過竹編牽手更多的人,共同“編織”如同竹子一樣節節高的生活。”這是“90後”全國人大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楊昌芹的最大心願。

  一直以來,楊昌芹努力踐行著這一想法,將願望一點點實現。

  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絲、編制……竹編工藝需要經歷二十多道工序。記者來到楊昌芹所在的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竹編基地,十幾名手工藝人們很嫺熟地正在加緊編制竹工藝茶具。

  “這是春節期間客人定制的竹工藝茶具,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基地此前囤積的訂單,正在抓緊完成中。”楊昌芹介紹説。

  赤水市是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擁有竹林面積132.8萬畝,有20萬人在這裡從事與竹相關的産業活動,逐漸形成以生態竹産業為支撐的種植、加工、旅遊等全産業鏈。赤水竹編工藝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楊昌芹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2018年首次參加全國兩會的楊昌芹手捧用竹編裝扮的工藝水杯走上“代表通道”,一時間竹編工藝走向更多人的視野之中。

  楊昌芹坦言,老一輩手藝人的竹編手工藝品雖然精美,但缺乏大眾的認可,也直接影響了赤水竹編的傳承。從全國兩會回到赤水後,楊昌芹有了新的思路。

  “傳統工藝需要融入現代創新理念。”兩年來,楊昌芹不斷帶領團隊成員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等高校進修學習,同時在村裏開設培訓班,讓更多的竹編手藝人重拾技藝,加之與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合,傳統平面竹編成功轉化為立體竹編,創新出了竹編水杯、竹編茶具、竹編瓷器、竹編手提包、竹編首飾等一系列立體精細竹編工藝品,很受市場青睞。

  赤水竹編的市場大門越開越大,村裏的竹編手藝人也逐步多了起來。王從芳笑著説:“我是三年前跟著楊昌芹一起學習竹編的,現在是個老手了。每個月的工資4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從以前的‘留守婦女’變成上班族,大家的幹勁大了,生活更有了奔頭。”

  楊昌芹成立的公司名稱為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意為牽手並帶動更多的婦女同胞共同發展。這個100多人的企業直接或間接帶動了當地上千人就業,其中相當一部分為“留守婦女”。

  竹編手工藝人們用靈巧的雙手將“指尖技藝”轉換成“指尖經濟”,2019年公司産值達到1200萬元,擁有20多個商標、12項發明專利。竹編包、竹編配飾、竹傢具等各類特色工藝品,不僅銷往中國各地,還銷往美國、葡萄牙等國家和地區。

  “我覺得竹編工藝不僅是非遺,也是脫貧攻堅的特色支柱産業。”楊昌芹説,赤水是貴州首個脫貧出列的縣市,脫貧民眾不返貧,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産業發展是關鍵。而通過非遺的傳承和發展,可以形成特色産業,對於農村産業進行有效補充,帶動更多民眾增收致富。

  楊昌芹認為,鄉村的産業未必高大上,但必須符合當地文化傳統,適合當地發展。立足於傳統文化的産業,才能有別於城市也有別於其他鄉村,産生獨有的魅力和市場的競爭力。

  此次全國兩會,楊昌芹關注的正是“傳統産業和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她説,國家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非常重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自願參與到傳統手工行業中來,加之鄉村振興的發展機遇,非遺發展大有可為。楊昌芹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儘快出臺非遺傳承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讓非遺在助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