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曆史建築有了三維檔案 杭州推進歷史建築數字化保護
新華社杭州5月8日電(記者段菁菁)打開“杭州歷史建築”微信公眾號,掃一掃“鬥富二橋33號建築”二維碼,這座始建於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的三維模型就躍然螢幕。動一動手指,模型能放大,還能360度轉起來。
記者8日從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獲悉,該中心近日首次利用三維鐳射掃描、傾斜攝影、全景影像採集等技術,對鬥富二橋33號建築等3座杭州歷史建築進行了三維測繪建檔,開啟數字化保護的新篇章。
2019年,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聯合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浙江省長三角標準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編制了《歷史建築測繪品質成果規範》,並於2020年1月出臺。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樓舒表示,標準的制定,為歷史建築數字化測繪建檔奠定了基礎,使數字化測繪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與傳統測繪方式相比,數字化測繪建檔具有效率高、精度高、完整度高的技術優勢。以鬥富二橋33號建築為例,該建築為兩層磚木結構傳統民居,現場數據採集時間約為6個小時,效率數倍于傳統測繪方式。
同時,三維鐳射掃描技術可準確採集歷史建築的三維數據,如墻體的傾斜角度、柱子的歪閃情況、梁架的撓曲程度等,數據精度可達毫米級別,相比其他測繪手段更容易發現歷史建築存在的結構變形隱患,為歷史建築的保護修繕與日常維護提供高精數據。
此外,由於部分歷史建築屋面為不上人屋面或坡屋面,因此地面鐳射掃描難以採集此部分資訊,可通過無人機航拍或傾斜建模的方式完善,與三維點雲數據配合,形成室內外、包括屋面的全方位的資訊記錄。“通過全景影像採集,可以360度記錄建築的色彩、紋理資訊,與三維點雲數據互為補充。”樓舒説。
據了解,杭州正逐步建立歷史建築的資訊化管理系統,用於歷史建築定位、編號、名稱、地址等基礎資訊的查詢、統計等。該系統也將為今後歷史建築活化利用提供技術保障,為弘揚傳承歷史文脈開闢一條新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