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線粒體基因組證實5200年前青藏高原人群對現代西藏人群有遺傳貢獻

2020年03月23日 10:06:00來源:新華網

  古線粒體基因組證實5200年前青藏高原人群對現代西藏人群有遺傳貢獻

  新華社拉薩3月20日電(記者春拉)中科院古脊椎所微信公眾號20日發佈科研速報稱,3月18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線上發表文章指出,由我國科學家聯合科學考古人員完成的關於距今5200到300年青藏高原及周邊先民線粒體全基因組研究成果證明,5200年前青藏高原人群與現代西藏人群之間有著較近的母系遺傳聯繫。

  文章指出,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付巧妹研究員團隊與西北大學文化遺産學院、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四川大學考古係、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青海師範大學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合作完成,是我國首次系統性研究距今5000年青藏高原人群的線粒體全基因組,填補了西藏地區距今3000年的數據空白成果。

  此前研究表明,距今4000年左右耐寒性作物——大麥傳入青藏高原東北邊緣並在距今3600年被接納為主要種植作物,是此後古代人群能夠在海拔2500米以上大部分地區定居的原因。此外,另一項研究發現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人群自3150年前至今一直持續有人群居住在當地(遺傳連續性)。

  然而,這些研究都尚有一些無法解答的問題:作物的傳播是否涉及到大量的人群遷徙?低海拔古代人群與高海拔古代人群具有怎樣的遺傳聯繫?他們對如今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群做出了怎樣的基因貢獻?針對這些問題,此次科研人員將67例古代青藏高原人群線粒體基因組按照地域和海拔劃分,結果發現青藏高原高海拔組與青藏高原東北邊緣低海拔組人群之間具有直接母系遺傳聯繫。

  與此同時,該研究在與現代人群的比較中發現,兩組古代人群與現今生活的西藏人共用最多的單倍體群,揭示了古代青藏高原人群和現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之間較近的母系遺傳聯繫,反映了在青銅時代農業傳播的背景下,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區少量人群流動和之後一段時間高海拔地區內部人群擴張,並且高、低海拔的古代人群對現代西藏人群貢獻了部分的母系基因。

  為了進一步探索古人群對現今生活的西藏人群具有多大程度的基因貢獻,科研人員同時採用了模擬分析和機器學習,結果支援現今生活的西藏人群除了受到古代低海拔和高海拔人群的母系遺傳貢獻以外,還接收了其他母系遺傳成分。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