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臘八節源自紀念岳飛?喝臘八粥還有這些講究

2020年01月02日 09:4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日電(記者 上官雲)“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到,意味著春節越來越近了。臘八節是一個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製作臘八蒜等習俗。相傳,臘八節還跟紀念英雄岳飛有關。

  臘八節的那些起源

  臘八節,俗稱“臘八”。《説文》記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

  從先秦起,人們習慣在臘八節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還有一項比較重要的活動,就是“逐疫”。

  “逐疫”活動與古代的儺(即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有關,遠古時期,醫療條件十分落後,先民們的認知水準也比較有限,採用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

  此外,臘八節又是“佛成道節”。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傳入中國後,為祭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要唸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

  這個節日是紀念岳飛嗎?

  過臘八節,人們最熟悉的一樣食物可能就是臘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堪稱享受。那這個節日為啥要喝臘八粥?

  傳説,臘八節是出自對岳飛的懷念。當年在朱仙鎮,岳飛率部抗金,趕上數九寒天,老百姓們爭相送粥,岳家軍飽餐一頓後得勝歸來,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飛去世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八便用雜糧豆果煮粥,最後成為習俗。

  還有一個傳説提到,過去有一對年輕夫妻,好吃懶做,敗光了老人傳下來的家業。臘月初八時,家裏斷了糧,幸虧有鄰居接濟,兩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麵、豆子等煮了一鍋粥果腹。

  後來,小兩口改掉了惡習,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為了警示後人,人們便在臘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積月累,這個風俗逐漸便流行起來。

  節令食品其實還有臘八蒜、臘八面……

  其實,臘八節的節令食品,還有臘八蒜、臘八面、臘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華北大部分地區有製作臘八蒜的習俗:要選用紫皮蒜和米醋,剝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裝入小壇或其他容器封嚴。一段時間後,蒜瓣整體變成翠綠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餃子、拌涼菜都挺合適。

  還有一種説法稱,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號要在這天算賬,把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就叫“臘八算”。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

  臘八節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據説,“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産,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人們要曬制豆腐,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就叫“臘八豆腐”。在中國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臘八面。

  有趣的是,臘八前一天,人們還會用盆舀水放在院子裏,等水結冰後,在臘八節當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塊,傳説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後一年都不會肚子疼。(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