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京張鐵路113歲清河老站房亮出歷史原貌

2019年12月26日 08:39:00來源:北京青年報

  113歲清河老站房修繕工程接近尾聲 中央站匾和女兒墻被恢復 外墻塗料被清理

  京張鐵路 清河老站房亮出歷史原貌

  “磨磚對縫的灰色外墻、土紅色門楣、重新豎立的中央站匾……” 近日,京張鐵路清河老站房經修繕,亮出了百年前的“底色”。歷史上詹天佑曾在此勘測,孫中山曾在此下車視察…… 隨著京張高鐵開工建設,老站房終被高鐵車站取代,但在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老站房獲得遷移保護、與即將投入使用的高鐵車站相互守望。

  老站房修繕接近尾聲

  外墻亮出百年前“底色”

  今年年底,京張高鐵清河車站將投入使用,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新站旁矗立著一座飽經滄桑的老建築,這便是京張鐵路清河車站老站房。

  為確保京張高鐵建設,2016年11月,清河站停辦客運業務,110歲的老站房隨之荒廢。而在民間學者、鐵路部門、文物部門共同努力下,老站房開啟了遷移保護。

  近日,北青報記者走訪清河車站看到,曾經默默無聞的京北小站,已經擴建成龐大的交通樞紐。老站房位於高鐵站東南側,坐東向西,6柱5間式的西洋風格建築,中間3間原為候車室,外部為券門。南北兩柱外側鑲嵌有“清河車站”繁體字豎匾。屋頂被毀的中央站匾、女兒墻得以恢復,但匾額中的站名及威妥瑪音標尚未重塑。

  讓北青報記者眼前一亮的是,老站房外墻曾被青灰色的塗料覆蓋,此次修繕對這層塗料進行了清理,磨磚對縫的青磚、門楣和窗楣上的紅磚裝飾顯露出來。

  在老站房修繕期間,鐵路文化學者王嵬曾多次到現場記錄。他介紹説,1949年以後,清河老站房歷經多次改擴建,最初的樣貌幾乎被掩藏,京張鐵路總辦陳昭常于光緒丙午年(1906年)夏季題寫的中央站匾被毀無存,女兒墻也全部損失,外墻多次被粉刷,歷經粉色、黃色、青灰色。此次修繕,中央站匾和女兒墻得以恢復、外墻塗料得到清理,老站房呈現出百年前的建築風貌。

  老站房有待文物部門驗收

  將以歷史原貌示人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為給高鐵車站讓位,2017年至2019年,700噸重的清河老站房、分期完成了約360米的整體平移,到達現在的最終保護地,修繕工程隨之展開。

  《京張鐵路清河站文物建築遷移修繕保護工程施工方案》記錄到,老站房建築面積約336平方米,為磚混木結構。歷經百餘年,建築結構較為危險,墻體、大木構件等殘損嚴重,須儘快修繕。修繕內容主要包括:屋面瓦件更換、大木修補及更換、結構加固、墻體剔補、地面改造、門窗更補等。

  據中鐵建工集團清河項目部工程技術部部長熊雲帆介紹,清河站的修繕尚未徹底完工,中央站匾還要進一步復原,在老站附近還要做一個小廣場,最終再申請文物部門驗收。

  熊雲帆透露,此次補充的新磚,都是從專業廠家訂制。而就老站房外墻露出的“底色”,按照修繕設計方案不會再進行粉刷,老站房將以歷史原貌示人,作為文物建築進行展示。

  記憶體

  京張鐵路歷史變遷

  作為京張鐵路的三等小站,清河車站知名度並不高。北青報記者查閱史料、老照片、媒體報道,大致勾勒出其歷史變遷:

  清河車站位於京張鐵路40華里處,1905年動工、1906年建成,因清河鎮而得名。詹天佑曾在此勘測、施工、驗收。

  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同年9月8日,孫中山曾在清河站下車視察。

  1949年以後,清河車站累有改建、擴建,中央站匾、女兒墻等被毀無存,但主體建築基本完整。

  2015年,京張高鐵即將動工,北京北站、清河站規劃作為雙始發站。擔心清河老站房毀於建設,鐵路文化學者王嵬整理出一份《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表》,于11月26日遞交至海澱區文化委員會文物科。

  2016年11月,清河車站停辦客運業務,使用了110年的老站房隨之荒廢。

  2017年5月25日,海澱區文委公佈《關於將“清河車站”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公告》。同年9月,由於京張高鐵清河站的規劃建設,老站房開始平移,未能實現原址保護。

  2019年2月,老站房平移至最終保護地,將作為文物進行展示,修繕工程隨之展開。12月底,新建成的京張高鐵清河車站將投入使用。

  對話

  讓老站房活起來

  鐵路有待整體保護

  對話人:民間學者王嵬,著有《我的京張鐵路》。

  北青報:四年前,你發起清河老站房的文物認定,對目前的修繕效果滿意嗎?

  王嵬:清河老站房的修繕,總體來説還是可圈可點,老站房基本恢復了歷史原貌,接近老照片上的模樣。補充的新磚基本與老磚尺寸相同,而且“磨磚對縫”延續了傳統工藝。中央站匾、女兒墻的恢復都遵循了歷史原貌。需要強調,中央站匾的文字為“陰刻”,重塑時應注意還原。此外,南北兩側的豎匾站名存在不同程度損傷,希望得到進一步精修。

  北青報:對老站房未來的展陳與利用,你有什麼建議?

  王嵬:老站房面向高鐵線路隔音墻,有些“面壁”的感覺,希望鐵路部門能將與老站房相對的隔音板、更換為透明材料,利於高鐵乘客看到老站房。此外,在清河站遷移過程中,站臺上拆下數十塊斧剁石,這些站臺石有上百年曆史,後存放于中國鐵道博物館,希望它們能回到清河車站,合理地展陳或使用。雖然老站房已經喪失原功能,但還是希望能夠活化利用,例如改造成小型站史館。

  北青報:與清河車站類似的老站房,在京張鐵路沿線還遺存有多少?

  王嵬:京張鐵路全線25座老站房,大部分歷史超過百年,近半數在1949年以後被拆除。倖存下來14座老站房,有的殘損、有的荒廢、有的仍在使用、有的已經改變用途。作為站房點睛之筆的中央站匾,僅青龍橋和清華園兩站完整示人,大部分中央站匾被毀。

  北青報:京張鐵路作為線狀工業文化遺産,是否獲得整體保護?

  王嵬:目前京張鐵路僅“南口至八達嶺段”公佈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其餘則以點為單位進行保護,例如西直門站為市級文保單位、清河站是文物普查登記項目。除老站房外,京張鐵路還有鐵路線、站臺、橋梁、隧道、機車房、辦公用房、蒸汽機車水塔等諸多相關歷史建築,考慮到鐵路的完整性,京、冀兩地文物部門應加強協作,儘快將這些歷史遺存應納入整體保護。本組文並攝/本報記者 崔毅飛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