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科技與文化碰撞的綺麗世界裏感受盛放敦煌

2019年12月24日 08:48:00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科技與文化碰撞的綺麗世界裏感受盛放敦煌

  “這就是雅丹地貌,你低頭轉一圈看看。”大盛敦煌藝術大展展廳裏,一對父子正通過VR設備“飛”到敦煌大漠上空,俯瞰敦煌全貌,月牙泉、榆林窟等塞外風光盡收眼底。

  12月15日,敦煌——這座多元文明薈萃交融的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通過現代科學技術走出石窟,來到北京中華世紀壇,觀眾有幸領略千里之外的大美敦煌。

  展覽立體搭建了敦煌莫高窟精品洞窟,莫高窟285窟、榆林25窟全窟整體倣真呈現。此外,還有美輪美奐的壁畫、彩塑復刻品,利用數字技術呈現的全息舞蹈、VR觀敦煌以及敦煌復刻樂器展、敦煌服飾展等多種創意展覽與活動形式,突破時空的局限,將學術、技術與藝術融為一體,帶給觀眾一場可感、可視、可聽、可觸的觀展盛宴。

  此次復刻搭建的莫高窟285窟是當之無愧的“C位”之窟。該窟開鑿于西魏大統(535年-551年)年間,是敦煌石窟中有確切開鑿年代記載的最早洞窟。主室為覆鬥頂形窟,平面為方形。窟室中央現存一元代所建的方形壇臺,南壁和北壁對稱地各開4個小禪室。部分禪室內或門口還殘留有元代所修小塔的部分塔身。窟頂中心方井畫華蓋式藻井。此窟內容十分豐富,既有佛教內容,又有中國傳統的神、道教內容,還有印度婆羅門教諸神。

  在這裡,中外不同風格的藝術交匯在一起,來自國內外的遊客也匯聚到一起。觀眾們或拿出手機掃描墻上的二維碼,對照文字介紹了解壁畫的故事,或與壁畫合影,留下精彩的瞬間。

  全息舞蹈是展覽中極具特色和衝擊力的部分。駝鈴聲響起,打算前往波斯的栗特族商隊在大漠中一邊休息,一邊欣賞婀娜多姿的胡女翩躚起舞。原創的音樂和編舞,融入胡旋舞、飛天舞、箜篌、敦煌古箏、敦煌鼓以及栗特族商旅特殊吆喝等元素,讓人仿佛穿越千年來到了漢唐。

  穿上復原歷史的敦煌服飾,飛天舞者飄帶與長裙一起飄擺,和帔帛構成統一整體。每每舞起,臂環和手腕處的鈴鐺叮噹作響,舞者仙氣飄逸而出。

  敦煌壁畫中,最引人入勝的便是神女飛天的藝術造型。唐代詩人李白想像著神女飛舞的模樣,書寫出: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箜篌是敦煌壁畫中出現比較頻繁的樂器。它經西域傳到我國中原以後,在當時極為流行。唐代詩人李賀寫下《李憑箜篌引》,生動地記錄下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此次展覽不僅首次展出敦煌壁畫中兩種不同種類的箜篌復刻品,還有嵇琴、箏、五弦琵琶、敦煌鼓、葫蘆琴的復刻品。優美悅耳的敦煌遺音一經傳出,便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聆聽。

  “敦煌的文化太豐富了。”觀眾們表示,此次觀展是一場文化之旅,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不可移動的敦煌壁畫可抵達世界任一角落,人們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敦煌文化。

  上世紀80年代末,莫高窟初識電腦,就嘗試探索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續利用。近些年,敦煌研究院將高科技數字技術與視覺藝術融合,通過動靜結合、虛實相宜等“博物館數字化”展陳方式,讓敦煌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活起來”“動起來”“走出來”。

  2016年,“數字敦煌”資源庫上線,向全球發佈的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字化內容及全景漫遊,為人們提供了了解敦煌的全新視角。2017年,“數字敦煌”英文版上線。點擊滑鼠,就能身臨其境地免費觀賞洞窟。

  通過科技手段使得敦煌文化“容顏永駐”,正在成為可能。走過千年的歷史,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鑒未來,向世界展示“科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強大感召力。敦煌文化的粉絲、文化使者共同傳承文明,傳播文化,共同守護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産。

  展覽入口處寫著這樣一句話:“敦敏乃人本,煌煌聚人神。大化籍美力,盛放為天真。”展覽會場內,在科技與文化碰撞的綺麗世界裏,觀眾們正感受著光影世界下盛放的敦煌。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曼玉文並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