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傳承之美 刀郎文化守望新疆人文奇觀

2019年12月23日 09:11:00來源:工人日報

  在新疆麥蓋提縣,“刀郎”二字無處不在

  【傳承之美】刀郎文化守望新疆人文奇觀

  “兩隻耳朵分別是爸媽,意思要聽爸媽的話;鼻子上畫的是老婆,表達的是要和老婆一個鼻孔出氣;眼睛裏是兒女,説明眼裏要有兒女;嘴巴上是一本翻開的書,指的是説話要有文化。”走進新疆麥蓋提刀郎農民畫展廳,一幅幅畫面鮮艷,色調鮮明,造型誇張的畫引起參觀者的注目,講解員指著一幅名為《幸福鳥》的畫向記者解釋道。

  提起刀郎,很多人認為是那位著名歌手。而走進新疆麥蓋提縣,刀郎木卡姆、刀郎農民畫、刀郎舞 、刀郎魚、刀郎羊,乃至刀郎小學、刀郎中學……“刀郎”字眼頻頻觸及。記者搜尋相關資料發現,“刀郎”原意為“一堆一堆”,引申意義為“分散聚居的人”。它是對古代漁獵土著人生存狀態真實的寫照。

  麥蓋提縣位於塔裏木盆地西部,三面環沙,是全國唯一一個嵌入沙漠的縣,沙漠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90%,而這裡是刀郎文化的發祥地。

  2006年,“刀郎麥西萊甫”和“刀郎木卡姆”又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文化部評為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只要音樂響起,舞蹈隨之而起。”在麥蓋提採訪期間,給記者最大的感受是這裡的人能歌善舞。不管走到哪,到處是歡快的歌舞。

  “麥西萊甫”,在維吾爾語中有聚會和集會的意思。千百年來,聚居在麥蓋提綠洲上的刀郎人在長期生産和生活實踐中,把他們的狩獵方式、喜慶豐收、生活歡樂的情景經過創造,演變形成了集演奏、音樂、舞蹈為一體的娛樂形式——刀郎麥西萊甫。

  開始時,由一位藝人唱序曲,樂隊奏起樂曲,一對對青年男女開始翩翩起舞,隨著樂曲的變化。“舞蹈體現的是刀郎人日常生活,其動作仿佛是一場緊張有序的狩獵活動。”麥蓋提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幹部王戇壯介紹説。

  歌舞是刀郎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據了解,在麥蓋提,一個被公認的最好的樂師,總是被人在他的姓氏後附上樂器的名稱,以表示對這位樂師的尊崇,久而久之,這個樂器的名稱就成為樂師的代號。

  刀郎樂舞是刀郎文化的精髓,麥蓋提刀郎農民畫則是刀郎文化最富有浪漫色彩的延伸和發展。

  據介紹,刀郎農民畫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由世代不離農耕的刀郎人在農閒時用簡易的繪畫工具畫成。“許多農民不懂得文字,只好通過畫的形式把自己所想所思表現出來。幽默中透視矛盾,誇張中充滿情緒宣泄。”王戇壯説,刀郎農民畫主要特徵是畫面鮮艷,色調鮮明,造型誇張,自由奔放,簡單通俗。

  “沒有麥西萊甫的生活,是沒有味的生活。”刀郎樂舞與當地人喜慶節日、牧業生産、社交活動、民俗活動息息相關。

  在麥蓋提縣城中心的刀郎文化廣場,每天晚上群眾自發來到這裡。環境極其艱苦,但刀郎人卻是時時快樂的,在歌舞面前他們陶醉自我,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感情。

  當地一位領導説,刀郎文化深深植根于刀郎人的血脈之中,是刀郎人賴以生存的支柱和靈魂。刀郎人會説話就會唱刀郎木卡姆、會走路就會跳刀郎麥西萊甫、會拿筆就會畫刀郎農民畫。

  現在,全縣有近千名農民畫家。依明·帕托是麥蓋提農民畫的領軍人物,他作為新疆唯一齣國參展的畫家,其油畫《民間藝人》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的中國文化周活動的展覽會上榮獲一等獎。

  業內人士認為,刀郎農民畫家把創作視角放在西域廣大的農村牧區,把對農村牧區的感情融入他們的繪畫中,他們想通過繪畫表達的新疆,就是一種源於生命本質的東西,一種生生不息的繁衍,一種充滿希望的張力。

  “一年能賺幾萬塊錢,這在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農民畫家穆卡熱普·艾海提説,他自小喜歡畫畫,經過鄉里提供的培訓後,他的畫畫技能有了很大提升。

  近年來,麥蓋提縣為進一步抓好刀郎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工作,出臺了《保護、傳承、弘揚、提升刀郎文化暫行規定》,建立健全了民間藝人保障激勵機制,縣財政在國家、自治區補貼的基礎上每人平均年補助3000~5000元,並通過為民間藝人辦理農轉非、享受低保、建造刀郎藝人之家等方式,促使刀郎文化傳承人和民間藝人進一步發揮“傳幫帶”作用,年每人平均培養徒弟3人以上。同時在學生中普及刀郎文化、弘揚刀郎文化。

  目前,麥蓋提縣“刀郎農民畫之家”達到107家,創作骨幹300余名。繪畫愛好者800余人,年創作農民畫5000余幅,已累計創作5萬餘幅。有2800幅作品參加各類展出並獲獎,1800多幅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1000余幅作品被國內外知名展館收藏。

  隨著“刀郎畫鄉”知名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繪畫愛好者前來參觀,也進一步帶動了當地文化和旅遊産業迅猛發展。

  吳鐸思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