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科院團隊研究提出一種哺乳動物中耳演化新模式

2019年11月28日 09:5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耳對哺乳動物聽力至關重要,哺乳動物如何從下頜中耳演化到典型哺乳動物中耳的相關研究,是早期哺乳動物演化研究的熱點之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團隊最新通過對距今約1.2億年的早白堊世多瘤齒獸類新屬種——蓋氏熱河俊獸化石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種新的哺乳動物動物中耳演化模式:該類哺乳動物獨特的頜關節及其取食方式,對中耳脫離下頜提供了比其他類群更為顯著的選擇壓力,因此加速了中耳的演化,通俗而言可謂“吃促進了聽力”。

  中科院古脊椎所王海冰、王元青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孟津共同完成的這項有關早期哺乳動物中耳演化的重要研究成果,北京時間28日淩晨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線上發表。

  成果論文第一作者王海冰助理研究員介紹説,在脊椎動物演化歷史中,哺乳動物中耳經歷下頜中耳、過渡型中耳、典型哺乳動物中耳3個演化階段,不同中耳演化階段在各哺乳動物支系中發生的時間和機制一直是研究的難點。關於下頜中耳到典型哺乳動物中耳的演化機制,“腦顱膨脹”和“負向異速生長”是兩種比較常見的假説。不過,隨著化石研究和現生動物胚胎發育學的進展,這兩種假説獲得的支援在不斷減弱。

  中科院研究團隊經過長時間室內精心修理、數據處理和對比研究,確定發現于遼寧淩源的蓋氏熱河俊獸化石代表了異獸類(多瘤齒獸類+賊獸類)中多瘤齒獸類始俊獸科的新物種,其正型標本保存有完整的中耳結構,為研究早期哺乳動物耳區演化提供了直接證據。

  王海冰稱,基於蓋氏熱河俊獸化石開展的形態學和系統發育分析研究結果,研究團隊對哺乳動物中耳演化在異獸類的演化機制提出新的假説——在中生代哺乳動物中,異獸類至少在中/晚侏羅世(約1.6億年前)就已經演化出典型哺乳動物中耳,而同一時期甚至更晚的早白堊世,其他已知的所有哺乳動物類群都還保留了過渡型中耳。

  他指出,異獸類的齒骨-鱗骨頜關節方式獨特,關節較為開放,能夠支援下頜大幅度前後向活動,其演化機制很可能是因為異獸類獨特的頜關節及其取食方式對中耳脫離下頜提供了比其他類群更為顯著的選擇壓力,中耳演化由此加速,這也可以説是“吃促進了聽力”,使異獸類在至少1.6億年前就早于其他所有哺乳動物類群演化出典型哺乳動物中耳。(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