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疆出土大量文獻填補唐代軍鎮防禦體系記載空白

2019年11月25日 08:4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22日的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第四季)成果工作會上獲悉,正在進行的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考古出土大量文獻材料,填補了歷史文獻關於唐代軍鎮防禦體系記載的空白。

  據介紹,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修築于一處大型紅柳沙丘上,是由烽燧本體、居住房屋等建築構成的一處結構完整、功能齊備的綜合性軍事設施遺址。

  “雖然發掘工作剛開始一個月,但已取得豐碩成果”,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新軍説。

  他介紹,從出土遺物、碳十四測年表明,烽燧遺址修築于唐代,初步認為克亞克庫都克烽燧是安西四鎮之一焉耆鎮下,為防止吐蕃入侵而修築的軍事設施。

  沙丘南坡下,發現有一處“垃圾堆”遺跡,其中有蘆葦草、牲畜糞便及各類生活遺物,截至目前已清理髮掘出土遺物800余件(組),其中有珍貴的紙文書、木牘633件(組)。

  文書性質主要為唐武周至開元年間,該遊弈所與下轄的各個烽鋪及上級管理機構之間符帖牒狀的軍事文書,內容詳細記錄了與孔雀河沿線烽燧有關的各級軍事設施名稱,如臨河烽、馬鋪烽、沙堆烽、黑河鋪等,填補了歷史文獻關於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焉耆鎮軍鎮防禦體系記載的空白。

  文書另見有授勳告身、帳單、私人信札、書籍冊頁、文學作品等內容,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學諸多方面;出土木牘保存完整、字跡清晰,內容主要記載烽鋪與遊弈所間計會交牌與平安火制度,關於記載“計會交牌”制度的木質實物標本,尚為國內首次考古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岩石指出,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書、木牘等文獻材料,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學諸多方面內容,詳細記錄了孔雀河沿線的各級軍事設施名稱,填補了歷史文獻關於唐代軍鎮防禦體系記載的空白,為了解唐代邊塞生活和軍事管理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實證了唐王朝對西域的有效管治和各民族對中央政府的認同。(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