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項考古新成果展現古絲綢之路演變

2019年11月24日 15:40:00來源:北京青年報

  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昨日在京舉行。會議聚焦近期古代絲綢之路沿線重要考古發現,發佈了甘肅天祝岔山村墓葬、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青海烏蘭泉溝一號墓、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等4項考古的最新成果。其中,甘肅天祝岔山村墓葬是目前國內發現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墓葬,充分展現了吐谷渾王族的喪葬制度和習俗。

  甘肅天祝岔山村墓葬

  最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

  甘肅天祝岔山村墓葬是目前國內發現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墓葬,出土了大量金銀器、漆木器、革制和絲麻織品、彩繪陶等遺物,充分展現了吐谷渾王族的喪葬制度和習俗。

  墓葬出土墓誌一方,上篆書“大周故慕容府君墓誌”。志文內容顯示,墓主為“大周雲麾將軍守左玉鈐衛大將軍員外置喜王”慕容智,因病于“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終年42歲。據墓誌記載,慕容智係拔勤豆可汗、青海國王慕容諾曷缽第三子。

  專家表示,該墓為武威地區發現和發掘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在國內亦屬罕見,是吐谷渾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發現。該墓的發掘對研究吐谷渾王族譜係,了解吐谷渾政權發展歷史、唐王朝與吐谷渾政治軍事關係,以及絲綢之路民族關係史、物質文化史具有重要價值。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

  刷新熱水墓群認知

  熱水墓群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熱水鄉境內,是西元6至8 世紀的重要墓葬群。自1982年發現至今,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充分證明了該地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

  2018血渭一號墓發現了墓園、排水設施及墓祠等建築基址,是迄今為止青藏高原發現結構最完整、佈局最清晰的高等級墓葬,墓道中發現殉馬坑,為研究古代青藏高原喪葬制度和宗教觀念等提供了重要資料。墓葬保存了大量精美遺物,部分遺物工藝與裝飾圖案帶有濃郁的西亞薩珊波斯和中亞粟特等民族風格,證明都蘭地區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在東西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的橋梁和樞紐作用。

  專家表示,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完整的墓園建築系熱水墓群首次發現,是研究熱水墓群高等級墓葬葬制和葬俗的重要材料,是熱水墓群研究的新突破和新進展。

  青海烏蘭泉溝一號墓

  再現唐代文化交流盛況

  泉溝墓地位於青海省烏蘭縣希裏溝鎮河東村泉溝周邊的山谷地帶,屬青海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墓葬發現了罕見的繪製精美的壁畫,裝飾形式和繪畫技法帶有濃郁的中原風格,內容則兼具青藏高原遊牧民族特色,對探討漢藏文化融合進程和絲綢之路沿線各民族交往交流狀況具有重大價值。

  墓葬暗格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鎏金王冠和鑲嵌綠松石金盃。迄今為止,中國境內歷代王冠極少出土,均被盜擾嚴重,或保存極差難以復原。專家介紹,此次王冠之所以得以完整保留,與墓葬內密封的獨特的暗格設置有很大關係,據此推測墓主可能是唐吐蕃王室成員,為了解唐吐蕃在該地行政與軍事建制情況提供了線索。

  此外,墓內的彩繪漆棺是迄今青藏高原首次發現的獨特葬具裝飾形式。由於制漆技術和原材料所限,青藏高原製作大件漆器具是極其不易的,這也暗示了該墓葬具有非同一般的級別。

  專家表示,泉溝一號墓葬的發現,對於探討古代漢藏文化融合進程和青海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盛況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

  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

  解讀唐代絲綢之路保衛體系

  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是孔雀河烽燧群中的1座烽燧,孔雀河烽燧群共有11座烽燧組成。國家文物局透露,目前發掘工作雖剛開始一個月,但已取得豐碩成果。初步推斷該遺址是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焉耆鎮下設軍事設施。

  根據發掘情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修築于一處大型紅柳沙丘上,是由烽燧本體、居住房屋等建築構成的一處結構完整、功能齊備的綜合性軍事設施遺址。從出土遺物、碳十四測年表明,烽燧遺址修築于唐代,考古人員初步認為克亞克庫都克烽燧是安西四鎮之一焉耆鎮下,為防止吐蕃入侵而修築的軍事設施。

  考古工作基本搞清了烽燧遺址結構,專家認為,出土的大量珍貴文書、木牘等文獻材料,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學諸多方面內容,詳細記錄了孔雀河沿線的各級軍事設施名稱。其中,出土木牘保存完整、字跡清晰,內容主要記載烽鋪與遊弈所間計會交牌與平安火制度,關於記載“計會交牌”制度的木質實物標本,尚為國內首次考古發現。

  專家認為,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出土的各類文書、木牘數量龐大,內容豐富,填補了歷史文獻關於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焉耆鎮軍鎮防禦體系記載的空白,對了解唐代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實證唐代中央王朝對西域的有效治理和管轄、西域地區對於中央政府文化認同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四項考古新成果實證

  古絲綢之路上的融合交流

  國家文物局介紹,近年來,國家文物局一直持續推動“一帶一路”文化建設與人文交流,在“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框架下,組織開展絲綢之路考古、“一帶一路”中外合作考古、新疆和西藏等邊疆民族地區考古。

  甘肅、青海、新疆是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省份,此次發佈的四項考古新成果為深入了解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歷史演變過程、族群源流、文化傳統、風俗習慣以及環境變遷等提供了實物資料,實現了絲綢之路研究與“一帶一路”建設同步推進。

  未來,按照“考古中國”重大考古研究項目的整體設計,三地將深入發掘和提煉各遺址科學與文化資訊,闡釋文物背後蘊含的歷史,講好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