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三屆國際攝影研討會:影像中的“變”與“不變”

2019年11月14日 10:1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高凱)關於“攝影術誕生180年以來的技術變革和藝術語境變遷”,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亞、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國的專家學者日前在於麗水舉行的第三屆國際攝影研討會進行了充分探討。

  澳大利亞金街工作坊創始人艾麗·楊在談到“攝影和攝影師在今天的變化”時表示,“如今我們分享自己的作品就像塔爾博特在墻上進行展覽一樣。不管你使用的是iPhone手機還是20×24英寸的專業相機,拍攝的複雜程度和時間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在拍攝的過程和手工製作照片的過程當中這種激情是不變的。”

  第三次來到麗水的美國《鏡頭》雜誌創辦人布魯克斯·詹森發言的題目頗有新意——《我要責怪斯蒂格裏茨》。他提出,1905年阿爾弗雷德·斯蒂格裏茨在紐約第五大道曼哈頓市中心創辦291畫廊,希望在一個畫廊裏同時展出攝影和繪畫,以此促進攝影和繪畫是平等的概念。詹森認為這種道路需要修正,因為攝影無限的可複製性和創意性是其他媒介無法比擬的,應該發揮攝影優勢,在數字時代走出屬於攝影自己的道路。

  巴基斯坦攝影學會主席賽德·扎維德·卡茲介紹了1947—2019年巴基斯坦攝影的狀況,希望有更多巴基斯坦攝影師,能夠記錄該國的社會現實。

  法國攝影家、仰光攝影節創始人克裏斯多夫·洛維尼把攝影當作一種國際通用語言,他用攝影反映人生,記錄人物,講述故事。他既把攝影當成工作和謀生手段,更通過攝影關注環保與社會問題。

  德國職業攝影師協會會長克勞斯·梅蘭廷提出“攝影以後要走什麼道路”的問題留給大家思考。他認為,“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既需要智慧的技術,也需要智慧的思考。”

  義大利攝影家協會聯合創始人兼總裁艾莉絲桑德拉·賽利賓認為攝影有兩個功能,一個是作為藝術講述歷史和大事件,另一個是展現人們日常生活。人們熱衷的自拍和拍美食就是攝影的第二個功能,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她認為應該始終保持著一種開放的心態,因為在當今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攝影來表達自己。

  加拿大專業攝影師協會英屬哥倫比亞省區域主席布萊恩·史密斯認為,人工智慧發展到今天,專業攝影師仍然有獨特的價值,攝影師一定要適應歷史變革,以開放的心態、精進的技術來應對這一變化。

  匈牙利攝影家協會主席若爾特·歐拉伕·薩莫迪首先談到了關於攝影創作者的分類,他認為第一種類型的創作者是導演型的,呈現虛擬的圖像或者是角色;第二種是接收型的攝影師,通過觀察記錄現實的細節。

  同樣來自匈牙利的魏翔既是一名油畫家,也是一名攝影家,還是致力於推動中外交流合作的使者,尤其關注中國攝影家與歐洲同行之間細微的差別。他注意到,歐洲攝影家少有人會拍同一個題材,很少圍拍和擺拍,而是以獨特性取勝。

  甘肅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吳健,擔任著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他從自己的工作實踐出發,以《文化遺産的影像保護與呈現》為題,講述了影像在文物保護方面所做的成功探索。

  澳大利亞數位攝影協會會長曾漢超討論的主題是《攝影的文化屬性及其時代價值》。他認為,攝影創作過程是攝影者與大自然景觀的心靈交流,與人和社會的心靈交流。此時與眼前所面對的客觀影像相比,攝影者所融入的主觀情感色彩往往更加耐人尋味。

  據悉,本屆國際攝影研討會係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和麗水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國際攝影研討會暨2019麗水攝影節”的重頭戲之一。

  本屆攝影節的主題為“麗水再出發”。今年攝影節呈現了108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攝影藝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次規模空前的攝影盛典。

  據了解,本屆麗水攝影節共收到來自108個國家、112所院校共5021名攝影師的2026個報名展覽,成為歷年來國際參與度最高、報活動簡介名數量最多的一屆攝影節。本屆攝影節共開設11個展區,展覽837個,展出作品16855件,專業活動31場,參與國際國內攝影機構265個。展覽作品既有來自世界頂尖的策展機構、收藏展覽機構、高等院校、專業媒體策劃的學術展覽,也有來自國內外不同層次策展人、藝術家、攝影師、團體機構的自由報名作品。(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