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殿試“金榜”現身北京檔案館

2019年10月22日 09:23:00來源:北京青年報

  30余家檔案館200余件“鎮館之寶”亮相《中國檔案珍品展》

  殿試“金榜”現身北京檔案館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康熙傳位遺詔、中國檔案部門現存最古老的紙質公文檔案、西藏歸入中國版圖的元代檔案、明代的“金書鐵券”、科舉制度的最後一張金榜……《中國檔案珍品展》昨起在北京市檔案館拉開帷幕,200余件來自全國30余家檔案館的“鎮館之寶”首次亮相北京。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品中有一件元代檔案,用八思巴文字和古西藏文書寫著中國元朝中央政府任命西藏地方官員的聖旨和文稿。專家表示,這體現了元代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是13世紀西藏歸入中國版圖的原始證據。

  還有一件展品頗具“八卦”氣息,那就是眾多影視劇中多次提及的“康熙傳位遺詔”。此次不僅展出了遺詔的複製件,還用電子檔案的形式對其進行了深入解讀。遺詔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在一幅長1.5米、寬0.8米的卷軸式黃色宣紙上。遺詔中漢字有1700余字,內容共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康熙在位60年的豐功偉績,據考證,這部分內容是在康熙56年時就已經書寫好的,第二部分是遺詔的核心,宣告了皇位的繼承人。

  有關雍正繼位的問題,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謎案之一。專家表示,這份《康熙傳位遺詔》可以證明,雍正暗中加筆篡改遺詔只不過是民間傳聞而已,雍正繼位是合法的。因為這份遺詔寫在一張明黃色的宣紙上,而且是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的,根本不存在“傳位十四子”或“傳位於四子”這樣的字眼,即便是有人改了漢文,也無法改滿文和蒙文。

  展品中“年齡最大”的是一件唐代檔案。它也是中國檔案部門現存最古老的紙質公文檔案,形成于唐開元二年,距今足有1300年,1900年發現于敦煌石窟藏經洞。專家表示,與已發現的敦煌文物資料相比,該文獻不十分完整,其主要內容有對寇賊騷擾進行剿捕的申狀,其上有職官司馬的簽字、各寺廟法師的名單、對死亡之人進行勘查等方面,反映了1300年前中國封建社會的治安、宗教等情況。

  此次展出的明代檔案中有“金書鐵券”,現場展出的“鐵券”是熔鐵鑄文,形如板瓦,內容為明英宗誥命制文。清代檔案更是內容豐富,保存完整。其中清代大金榜長19米,高將近1米,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殿試“大金榜”,也是歷時1300年的科舉制度的最後一張金榜。

  據市檔案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7.5億卷件。此次展出的50余組200多件檔案展品是它們中的“代表”,均收錄于《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有的還入選了《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世界記憶名錄》,件件堪稱無價之寶。

  據了解,為滿足廣大公眾的參觀需求,市檔案館除了週一至週五開放外,還將於10月26日起實行每週六對外開放參觀制度,開閉館時間為10時至17時。市民可憑有效身份證件入館免費參觀。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