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百名青少年成都“比拼”非遺技藝

2019年10月22日 09:2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10月21日電 (嚴易夢)“2019年天府小匠人·成都非遺小小傳承人”競賽活動21日在成都舉行,來自成都20個區市縣、10所非遺傳承基地校等單位的100名青少年現場“比拼”非遺技藝。

  作為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簡稱非遺節)的一大亮點,本次活動是歷屆非遺節舉辦以來,首次針對青少年人群組織開展的非遺競技活動,旨在引導青少年走出課堂、走進非遺、發現天府文化之美,並面向世界生動展現具有活力的成都風格。

  棕編的帽子、泥塑的羅漢……走進國際非遺博覽園博覽中心,一件件非遺作品引人注目。其中,繩編作品“劃龍舟”獲得了圍觀市民的一片稱讚。在這艘長約60釐米、高約10釐米,用淺藍色線編織成身的龍舟上,坐著11個用黃線編織的小人偶,它們正擺動船槳,載著1隻船頭打鼓的大熊貓向前駛去。

  “做繩編要靜下心來,要耐心、細心,這樣才能編出好的作品。”11歲的參賽小選手陳語萱介紹,“劃龍舟”是自己與指導老師花了兩周完成的。因為繩編很有趣、很漂亮,未來只要有時間,她都會繼續做下去。

  15歲的汪金錕是一名聾啞少年,此次,他帶來了自己的作品——陶藝青蛙。“我很喜歡做陶藝,它讓我更喜歡觀察,也更自信了。”汪金錕在紙上寫道。

  當日,蜀繡、竹編、剪紙、皮影、蠟染等15項非遺項目同臺競技,現場氛圍熱鬧無比。參賽的“小匠人”中,有的在編織彩線,有的在揉搓泥團、有的在細心雕刻,在他們的埋頭打磨下,一樣樣作品正逐漸成形。

  現場一位指導老師楊文藝介紹,今天帶孩子們來參加這個活動,是想讓他們借這個舞臺感受非遺的魅力,從小培養對非遺的熱愛,更好地保護、傳承非遺技藝。“同時,我們學校也開設了相應的非遺課程,讓他們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非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