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京劇“麒派”掌門人陳少雲:寧移白首之心 不墜青雲之志

2019年10月21日 09:4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10月20日電 題:京劇“麒派”掌門人陳少雲:寧移白首之心 不墜青雲之志

  作者 王笈

  《徐策跑城》中忠義堅韌的徐策,《狸貓換太子》中舍死忘生的陳琳……舞臺上意氣風發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陳少雲,現實生活中已至古稀之年,是當今京劇“麒派”藝術的掌門人。這位被圈內人稱為“戲瘋子”的老藝術家,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動情説道:“只要我能動,我就不願意離開我可愛的舞臺,這是我從小就守望的天地。”

  出生於梨園世家的陳少雲,自幼耳濡目染,9歲學藝、10歲登臺,得到過諸多京劇名家的指點。“我父親是唱武生的,受父輩影響,自然而然就喜歡上了京劇。大人演戲時,我們一群孩子常跑去劇場看戲,有時還在家裏‘鸚鵡學舌’。我不喜歡坐在那兒傻唱,喜歡唱念做打俱全地表演,所以就喜歡上了做工老生戲。”

  老生行當流派紛呈,歷史上較為著名的老生流派曾有“南麒北馬關外唐”之説,陳少雲一生繼承併發揚的就是其中的麒派。上世紀90年代,年近五旬的陳少雲離開家鄉湖南,來到了麒派藝術的發源地——上海,加入上海京劇院;2003年,陳少雲正式拜京劇大師周信芳之子——周少麟為師。

  “周信芳大師一生演了600多齣戲,大多是剛正不阿、傲骨崚嶒、富有正義感的角色。”陳少雲説,麒派藝術的精髓在於求真務實、渾身是戲,而創新更是周信芳大師最重要的演劇精神,“周大師生前不斷創造新的角色,並且在表演中融入時代感。這些年我也在繼承麒派藝術的基礎上,將海納百川、相容並蓄的海派精神融入到劇目的創排和演出中。”

  雖是京劇老生的重要流派之一,麒派藝術卻也一度面臨過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據陳少雲回憶,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麒派正盛,各個京劇團都有麒派老生的身影,六七十年代後才出現了斷層之勢。“麒派藝術博大精深,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求演員有武生的基本功,扮相、悟性都很強調。麒派老生有很多表演程式,比如吊毛、搶背、僵屍,都是技巧性很強的動作,沒有武功基礎是走不出來的,即便走出來了也不好看,所以麒派老生演員一上臺就會十分忘我。”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舞臺上忘我唱戲、酣暢做打的陳少雲,從藝以來受過不少傷,是出了名的“豁了命演戲”。他曾為完成一個搶背,摔斷了3根肋骨,硬是瞞過所有觀眾,堅持演完了整場戲;還有一年出演《成敗蕭何》時,他因一個跳跪弄傷了膝蓋,卻咬牙站起,不久後汗流浹背完成了又一個跳跪。在陳少雲看來,無技不成藝,無藝不成戲,無情不感人;舞臺上的所有演繹都是一種“美”,哭、笑、怒、摔都要有美感。

  近年來,由陳少雲主演的《蕭何月下追韓信》被拍攝成了3D全景聲京劇電影,讓中國傳統京劇走向世界、煥發新生,這也令陳少雲自己感慨萬千。“周大師生前拍過京劇電影《宋世傑》《徐策跑城》等等,恰恰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這部他最喜歡的代表作沒能拍成電影,成了他老人家生前的一大遺憾。能把周大師的這部經典之作搬上銀幕,讓更多人欣賞到麒派藝術的魅力,我感到莫大的榮幸。這是麒派藝術傳承的一部分,也是圓了周大師一個沒能完成的夢。”

  時隔5年,陳少雲于10月16日晚再度登上“上海文學藝術獎”的頒獎舞臺。與上次不同的是,此次他接過的不是“傑出貢獻獎”的榮譽,而是“終身成就獎”的獎盃。

  陳少雲説,感恩生長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感恩上海這座城市給自己帶來的機遇,繼承、傳揚麒派藝術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會把麒派藝術好好地傳給下一代。(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