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胞陳榮文獲評大陸“非遺”傳承人:以新身份謀發展

2019年08月20日 08:5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漳州8月19日電 (張金川 龔雯)“與有榮焉,這成為我的新使命。”臺胞陳榮文獲評福建漳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後如是表示。

  近日,福建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公佈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來自金門縣的陳榮文成為首位獲評漳州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臺灣同胞。他擅長的門類是“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對於各式閩南傳統民居建築,陳榮文了然於心,把其結構技藝、歷史淵源、地域對比等向記者介紹得頭頭是道:“就拿石構建來説,五段形成小家碧玉的泉州建築,三段則是漳州師傅粗獷的手筆。”

  “漳州宮廟的裝修、建造在閩南傳統建築裏非常有代表性,臺灣不少這類建築都有漳州的影子。”陳榮文説,金門的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源自漳州,是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的重要分支,在漳州申請“非遺”傳承人,“也算是溯本歸宗”。

  “我祖父的舅舅是漳州龍海石碼人,是一名閩南傳統民居營造工匠,祖父自小跟他學,一直傳到我。”陳榮文説,自祖父陳祠江起,陳家三代在金門均從事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傳承至今已有100多年。“金門島上奉祀開浯始祖陳淵的豐蓮山牧馬侯祠,就是陳氏三代都參與過的修建案例之一。”

  回憶起12歲開始學藝,陳榮文坦言,長輩們要求嚴苛,“挨了不少打”,刀刃不能朝地,因為容易磨損;刀鋒要對著墻壁,以免傷到人。但這段經歷彌足珍貴,“以後每次遇到難題,我總能從中悟出解決辦法。”

  2011年,為了更好地借助閩南地區完整的建築産業鏈,陳榮文在泉州設立了傳統木石作協力廠,並在廈門成立了設計工作室。如此一來,設計工作室完成圖紙設計,隨後發往泉州的工廠,生産完成後將建築部件運往金門組裝。

  數年來,陳榮文幾乎參與了金門所有傳統建築的修復。“建築遺存的活化與再利用,讓我積累了許多經驗。”儘管辛苦,甚至有時食不知味,但對他而言,“修復是一大樂事”。

  在多年的工作中,陳榮文發現,從事這門傳統技藝的專業人才不足,於是,他在廈門成立了古建築技藝傳習點,舉辦匠師培訓,向兩岸年輕人傳授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他主辦的“金門文創漳州驛站”“漳州文創金門驛站”,也成為兩岸傳統技藝交流的紐帶。

  “週末經常在金門講國際標準、施工計劃、品質管理等課程,這些知識都是成為合格大木匠所必備的。”陳榮文認為,傳統建築不但有它的標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傳統。

  陳榮文喜歡把自己比作一座橋梁,“推動兩岸建築技藝的交流,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此次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對陳榮文來説,倍感責任和壓力。他認為,“這將約束自己更好地承擔職責,以新身份為這門技藝謀發展。”如今,他正準備申報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陳榮文表示,如今大規模的工業化、機械化生産雖然優勢明顯,但也給傳統建築營造帶來困境,成品會在一定程度上失真,要讓科技與手藝相輔相成,才能保留傳統建築的魅力與“滋味”。

  陳榮文還説,目前許多相關從業者越來越關注和重視閩南傳統建築,有專家學者、匠人,也有市場,他呼籲通過公司職員制、專案責任獎勵等方法,為閩南傳統建築營造藝師們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

  下階段,陳榮文將會同福建省古厝文化研究會,拓展金門與漳州傳統營造技藝的深度融合,向兩岸展示這門技藝同脈同源,培養更多青年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