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圖像共生”四川濃園藝術家實地感悟紐西蘭

2019年07月13日 08:4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惠靈頓7月12日電 (方華 孟韜)2019“中新旅遊年”亮點內容——“圖像共生”四川濃園藝術家10-12日走進紐西蘭活動在首都惠靈頓進行。四川省綜合性文化企業——成都濃園藝術博覽園藝術家代表楊曉亮、江溶、任憲生、劉舒、李聯輝等,從四川遠赴紐西蘭,其參展的2019“圖像共生華彩溢彰”紐西蘭國會中新藝術交流展的中國畫及書法作品受到當地藝術界關注。

  11日上午,2019“圖像共生華彩溢彰”紐西蘭國會中新藝術交流展策展人、奧克蘭國際藝術空間創始人宗元,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代表方華、四川濃園藝術博覽園董事長楊麗與藝術家一行來到座落在惠靈頓舍利灣的布萊克默爾·百斯特畫廊,與畫廊經營者、紐西蘭女畫家朱麗葉·貝斯特交談,雙方藝術家就中新兩國藝術作品的創作理念、表現手法、行銷模式及藝術生態環境進行了充分交流。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巴中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任憲生現場揮毫、鋪陳墨色,寥寥數筆後,一幅寫意荷花躍然紙上。以油畫為主要創作類型的朱麗葉看到中國藝術家在短短時間內即完成一幅中國畫寫意作品,由衷讚嘆,尤其對中國畫作品中的各式印章充滿興趣。在了解到畫作兩方紅色印章分別代表著作者名字與美好寓意後,興奮地觸摸宣紙與印章表面,被中國畫精深、獨到的表現形式折服。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女書法家聯盟副主席劉舒現場書寫了晉小篆、唐繁體與簡體中文等不同字體的“愛”字,以表達中新藝術家因藝術而結緣的情懷。當劉舒在印下“青山綠水”印章時,她向紐西蘭藝術家介紹説:“‘青山綠水’代表我的家鄉四川,那裏有著秀麗的風景與豐富的人文。這次來到紐西蘭,被這裡質樸天然的美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文特質深深打動,同樣覺得可以用‘青山綠水’四個字來概括和形容。”

  正在工作室玩耍的朱麗葉9歲的女兒索菲婭,對毛筆産生了濃厚興趣,認真詢問所用材質究竟為何?經詳細講解後,劉舒手把手指導索菲婭書寫了人生第一個漢字書法作品“愛”。索菲婭還鄭重地簽上英文名字“Sofia”,不失時機地用手指粘染印泥、按下了手印,以符合中國書畫作品的規範格式。

  10日上午,四川濃園藝術家一行到訪旅居紐西蘭的歐裔藝術家加布裏埃爾·海姆勒與安娜·普洛克的工作室。兩位藝術家以推出社會、歷史題材創作主題而聞名,其在建築外立面創作的大型壁畫作品《搬運工》曾入選為2011年第二屆惠靈頓最佳公共戶外藝術品。其最新美術作品《太平洋的記憶》以獨特的視覺、新穎的筆法、跨地域的表現元素、濃烈的筆墨風格及蘊含其中的自由奔放個性,給濃園藝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雙方還就中國繪畫技法與常用元素展開討論。數十年從事油畫與中國畫創作實踐的國家一級美術師、四川省開明畫院院長楊曉亮當即拿出紙墨創作了一幅中國寫意花鳥圖留予紀念。

  四川濃園藝術博覽園董事長楊麗邀請紐西蘭藝術家到訪中國實地領略巴蜀大地的名山大川,了解那片土地孕育的藝術創作基因,結交中國藝術家朋友。據她介紹,濃園于2012年創立“圖像共生——中外藝術家交流展”這一展覽品牌,已推出100余場國際展覽、高峰論壇、學術討論等系列活動,足跡遍佈歐洲、非洲、大洋洲、亞洲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力求為參與駐留項目的國內外藝術家進行全球化的展示與推廣,這也是本年度“圖像共生華彩溢彰”紐西蘭國會中新藝術交流展的發起緣由之一。

  “從中新兩國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走進紐西蘭國會藝術中心,到中國藝術家走進紐西蘭畫家工作室面對面交流與碰撞,雙方有機會進一步加深認識與理解,尤其通過近距離的走訪形式,既讓紐西蘭藝術家對中國畫的創作過程有了一個感性認知,也讓中國藝術家親眼目睹紐西蘭藝術家的創作日常與運營生態,于雙方都是大有裨益的文化滋養。”奧克蘭國際藝術空間創始人宗元説。

  此次訪新過程中,“圖像共生”四川濃園藝術家一行不僅走進紐西蘭國會觀摩“圖像共生華彩溢彰”中新藝術交流展,還到訪了以高超互動性享譽國際、以重視並保護自然生命為理念的紐西蘭國家博物館。紐西蘭國家博物館公共關係部總監蘇珊·休珀威爾與濃園藝術家交流中表示,此次“圖像共生”中新藝術交流活動用藝術搭建了交流平臺,用作品創造了對話機會,通過近距離接觸,增進了彼此間友誼,有助於提升雙方對不同國家、不同類型、不同題材藝術作品的鑒賞力與理解力。(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