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卡滄浪亭沉浸式崑曲《浮生六記》 享受最美蘇州一夜

2019年06月21日 08:18:00來源:新華日報

  蘇州著名古跡滄浪亭,近期和《浮生六記》連成了一個固定片語。經過十個月的運作,“週末打卡滄浪亭的沉浸式崑曲《浮生六記》,享受最美蘇州一夜”,成功地成為了蘇州旅遊的網紅項目。

  清代文人沈復名作《浮生六記》,從紙上到實景,從一個點子到旅遊目的地,從園林版到舞臺版,當然還需要不斷打磨雕琢,但是其IP開發思路和經驗,已然呈現出頗多值得借鑒之處。

  一個合適的經典IP

  6月15日晚7點,蘇州城內三元坊滄浪亭毗鄰之可園。三十名來自各路彼此陌生的遊人匯聚在此,兩位古裝的帥哥美女自稱是沈家小廝丫鬟,代表主人沈復夫婦歡迎大家的到來,並招呼大家出發遊園。起步那一刻,大家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劇中人——沈復家的客人,這感覺是新奇的。

  一路迤邐來到世界文化遺産滄浪亭門外,小廝丫鬟停步敲門,酒醉的看門人倒頗有名士風範,任性不肯開門。遊人們站在跨河的小橋上,十分好奇地看著這幾個演員到底在作什麼戲?演員喧鬧間、觀眾狐疑間,忽聽河上自遠而近飄來清亮歌聲,劃破了古城的夜空。循聲望去,一條木船自河中央來,船頭一位一身月白袍的書生玉樹臨風,美啊!這不期然而至的畫面讓橋上的現代人瞬間穿越了。

  船靠岸,書生拾階而上,走上橋來,用地道昆白與遊人觀眾招呼,引領大家正式進入滄浪亭。

  著名崑曲小生張爭耀扮演的沈復,如此飄逸出場了。

  觀眾們就此正式“浸入”園林版《浮生六記》,“浸入”沈復和蕓娘的一生。

  一切都是合適的。

  《浮生六記》原是沈復的自傳體散文,被學者們譽為“晚清小紅樓”。與《紅樓夢》的貴族生活不同之處在於,《浮生六記》記敘的不過是蘇州一對普通夫妻充滿煙火氣的日常生活。他們情投意合,期望過布衣蔬食的詩意生活,卻因封建禮教壓迫和貧困生活煎熬,終至理想破滅。

  《浮生六記》所記敘的生活藝術,對今人有極大的影響。而滄浪亭是沈復和蕓娘生活的重要場景,兩人成婚後,夏天為避暑搬去小住,往後每逢中秋,也喜歡去此間賞月。

  在最經典的蘇州園林裏,用出自蘇州的藝術形式昆劇,請出最著名的蘇州夫婦,演繹蘇式生活,傳遞蘇州文化——跟隨“沈復和蕓娘”在滄浪亭內移步換景,讓人深感經典IP在此得到合適而恰當的使用。

  一場專業的精品執行

  縱觀各地名勝景區的旅遊表演項目,不乏本地經典IP的呈現,但往往失之粗陋。細品園林版崑曲《浮生六記》,專業化執行確保了從細節到整體的品質。

  專業編劇賦予了整個項目富有文學底蘊的文本,這與太多的景區表演秀高下立現。編劇周眠擷取原書幾處片段加以改編,增添了神仙下凡度人的情節,寫成崑曲版《浮生六記》。劇目開始,王二和俞六兩位仙人自假山出來,準備度化凡人:“明日蟠桃宴開,要給王母娘娘,帶上六卷閒書看看。為此下得凡來,尋找寫書人。”他們相中的便是蘇州的布衣文人沈三白。痛失愛妻蕓娘的沈三白對人間已無留戀,主動央求仙人將他帶走。仙人説,他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寫出來,就帶他去蟠桃宴成仙。於是,沈三白開始書寫他與蕓娘的回憶。由此貫穿全劇,帶出夫婦二人的美好生活,也帶出了觀眾在滄浪亭內的觀賞線路。

  製作人蕭雁説,從一開始的策劃就是有整體考慮的,既要做園林版來適應遊客觀眾,又要做舞臺版面向專業觀眾,因此在專業性上就沒有偷懶過。沒有專業團隊打底,對文學經典《浮生六記》、園林經典滄浪亭的理解和開掘必然不能到位。

  觀眾們在仙人引領下,前往滄浪亭不同角落,面水軒、聞妙香室、明道堂、滄浪亭、“流玉”石刻旁,沈三白與蕓娘演繹著他們的人生,整部崑曲分為“春盞”“夏燈”“秋興”“冬雪”和“春再”五折。

  臺灣資深戲劇導演、金鐘獎最佳編劇劉亮佐擅長製作沉浸式戲劇。在劉亮佐看來,沉浸式演出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在於保證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有移動卻不被打斷,不齣戲”。所以,他在氛圍的營造上花了很多功夫,設計了六個站點,這些點是他和團隊經過幾十遍踩點,考慮了觀眾安全、演員表演空間,以及整體觀賞畫面之後確定的。

  令觀眾聽賞不打折的是演員的全程無麥清唱。在嶙峋山石、林木水塘間露天演唱,蕭雁説,不試不知道,並不是所有專業演員都能勝任的,沒有足夠的底氣、功力,一開嗓,聲音就被環境“吞”掉了,觀眾聽不清。“流玉”石刻一場,觀眾們散佈在長廊裏,隔著一方水面看演員在對面表演。素有金嗓子之稱的江蘇省昆劇院青年藝術家張爭耀的每一句唱、每一個吐字都清晰送到了對岸。兩位明顯是戲迷的年輕姑娘悄聲議論:這達到了小劇場專業演出的水準。

  一趟可持續的創意之旅

  《浮生六記》之旅,觀眾起步于可園的一間茶室,結束後也回到這裡,可飲茶,可演後談,可購買文創。各式文創品繼續對主IP、蘇式生活作衍生,主要視覺形象由著名平面設計師趙清設計。文藝范兒的帆布包、劇本手折、專制茶葉、點心……品質都不錯。

  事實上,整個沉浸式觀劇過程中,觀眾還品嘗到了蘇式點心,看到了由演員和民間藝術家復刻的古代市集——均巧妙地成為情節的一部分,《姑蘇繁華圖》的熱鬧依稀可感。

  《浮生六記》的項目參與者之一,從省級機關到姑蘇區挂職副區長的顧燕嫣説,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滿足於僅僅做一場演出。滄浪亭、《浮生六記》、園林加崑曲等元素本身都有很深的內涵,只有沉下心來,深度集合式開發,才有未來。因此項目積極融合蘇州乃至全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從戲劇+、文旅結合、文創開發、文化創新等多個維度整合優秀人才,把一部戲變成一個非遺創新的孵化、呈現、産業平臺。

  專業開發需要市場化運作,姑蘇區聯手南京雩劇坊創始人蕭雁為項目專門成立了運營公司。“以沈復與蕓娘的愛情和精緻飄逸的蘇式生活為藍本,以戲劇促進文旅融合,全景式地展現蘇式生活。”南京人蕭雁已經將工作重心完全轉移至蘇州。

  《浮生六記》自2018年8月17日,即七夕在滄浪亭首演,迄今演出了80多場。2018年曾試水了1580元、480元兩個價位版本,在不斷地打磨、市場試探中,他們發現,1580元的名家版竟然更受歡迎。分析觀眾構成,群體面貌逐漸清晰:來自北上廣深和南京、武漢的35歲以下觀眾為多,女性、高學歷、中産以上人士居多。尤其是今年以來的觀眾,不少是因《浮生六記》而順便安排蘇州旅遊。也就是説,《浮生六記》本身正在成為旅遊目的地。來自江西的蔣姓夫婦告訴記者,朋友推薦他們到蘇州來看看這個項目,看完之後,純正的蘇州味道令他們感到“值”。

  園林裏實景演出的《浮生六記》定位於文旅融合,而由此衍生出的劇場版《浮生六記》則清晰地走專業戲劇路線。“太好的IP,開發不完的寶藏”,6月底,蕭雁帶著全新升級的舞臺版《浮生六記》即將踏上法國巡演之路,在巴黎和阿維尼翁戲劇節連演八場。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