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夏河丹尼索瓦人化石發現地:為青藏高原最早考古遺址

2019年06月17日 10:2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甘肅夏河6月16日電 (記者 丁思)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帶領的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近日在一次會議上最新公佈,夏河丹尼索瓦人發現地——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保存有豐富的舊石器文化遺存,包括大量石器和動物骨骼化石,初步測年結果顯示,該遺址上部文化層至少形成于距今4萬年,下部地層年齡正在測試中,該遺址確定為青藏高原目前已知的最早考古遺址。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帶領的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近日在一次會議上最新公佈,夏河丹尼索瓦人發現地——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保存有豐富的舊石器文化遺存,包括大量石器和動物骨骼化石。

  14日至16日,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蘭州大學主辦的“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會暨專家諮詢研討會”在甘肅夏河召開,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張東菊代表研究團隊在會上發佈了以上研究成果。

  夏河丹尼索瓦人化石目前是除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將史前人類在青藏高原活動的最早時間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也是青藏高原迄今發現的最早人類活動證據。該研究成果于5月初由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發表。

  “除了對夏河丹尼索瓦人化石展開研究之外,我們還想知道化石出土地的更多資訊。”張東菊介紹説,2018年,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聯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白石崖溶洞進行了小面積考古發掘,豐富的石製品和動物骨骼化石相繼出土,顯示曾有古人類在這裡較長時間生活。

  張東菊説,2018年發掘出土的考古遺存,其中石製品1400多件,動物骨骼化石600多件。初步分析結果顯示,出土石製品遺存類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斷塊;動物骨骼化石以較破碎的四肢骨為主,目前已鑒定出的動物種屬有犀牛、野牛、野馬/驢、鬣狗和野羊/羚羊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帶領的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近日在一次會議上最新公佈,夏河丹尼索瓦人發現地——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保存有豐富的舊石器文化遺存,包括大量石器和動物骨骼化石。

  “動物骨骼化石上,還發現了石器的切割痕跡,進一步證明人類活動是洞穴內動物骨骼堆積的主要因素。”張東菊説,這説明古人類在第四紀最為寒冷的倒數第二次冰期生活于青藏高原上,人類以捕獵大型冰期動物為主,這些豐富的動物遺存為理解青藏高原舊石器人群的生業模式和對高原環境的適應提供重要資訊。

  張東菊説,通過對出土文化遺存測年和研究發現,遺址上部文化層至少形成于距今4萬年,底部文化層可能可以追溯至十幾萬年前,遠早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距今4萬年的尼阿底遺址,白石崖溶洞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的最早考古遺址。

  據該研究團隊介紹,2019年還將對白石崖溶洞進行全面測繪,再次申請對洞穴不同部位進行發掘,對洞穴文化遺存進行全面系統的發掘整理、系統精準的測年、生存環境和適應分析、石製品等考古遺存分析等工作。(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