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訪世界文化遺産清西陵:景區正向旅遊綜合體發展

2019年06月11日 11:0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保定6月7日電 (呂子豪 徐巧明)世界文化遺産清西陵是現存規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寢建築類型最齊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備受國內外關注。7日,在第14個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6月8日)來臨之際,中新網記者對清西陵進行探訪。

  “清西陵位於河北保定易縣永寧山下,是清朝入關後營建的兩處皇家陵墓群之一(另一處是位於河北遵化市的清東陵),始建於1730年,1915年完工,葬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朝的帝王和后妃子女80余人。”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副研究員邢宏偉介紹説。

  步入清西陵第一陵泰陵景區,一座由長方形青白石建成的五孔石拱橋首映眼簾,橋下河水清澈見底,經年不息。“這裡是電視劇《西遊記》的拍攝地之一,唐僧就是從這座橋踏上去西天的取經之路。”

  據邢宏偉介紹,該橋是泰陵最前面的建築。泰陵是雍正皇帝的陵墓,該陵墓還葬有孝敬憲皇后(影視劇《甄嬛傳》中純元皇后的原型)、敦肅皇貴妃(影視劇《甄嬛傳》中華妃的原型)。陵中建築以一條2500米長的神道為中軸,由南向北錯落有序排列著石牌坊、大紅門、具服殿、聖德神功碑樓、七孔石拱橋、石像生、隆恩門、隆恩殿、方城明樓和寶頂等74座單體建築。

  登臨聖德神功碑樓,只見一座雕有壽山福海和魚鱉蝦蟹的巨石臺基聳立在地面中央,石基上臥著兩個分別馱著大型石碑的赑屃,碑帽皆伏纏浮雕龍四條,碑額有“大清泰陵聖德神功碑”字樣,碑身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著皇帝的生平事跡。

  “每座石碑重約56噸,每個赑屃重約100噸,石料由北京房山運到清西陵。在沒有機械設備的年代,這些巨型石料的運輸方式對現代人來説不可思議。”

  邢宏偉解釋説,據文獻記載,在明清兩代,大件石料一般用“旱船”拽運的方法運輸。所謂“旱船”,是指用方木特製的一種木架。運輸前,先修一條從採石場至建陵工地的路,運輸時間選在“冬至”前後,沿途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在路上潑水成冰道拽運“旱船”行進。

  邢宏偉表示,除此之外,清西陵尚有“雍正金頭之謎”“雍正繼位疑案”等諸多懸疑待解。

  在清西陵景區,眾多參天蔽日的喬松巨柏引人注目。據統計,該景區擁有松柏20多萬株,其中古松樹1.6萬株,樹齡最長的達500多歲,是目前華北地區發現的面積最大的古松林。

  據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工作人員趙學傑介紹,經監測,該景區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達1萬個以上,有“天然氧吧”美譽。5月底,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文化進景區專題活動在清西陵啟動;近年,連續舉辦了“清西陵徒步大會”“清西陵半程馬拉松”“中國·易縣清西陵山地自行車越野賽”等文體活動,吸引國內外數以萬計的選手參與,推動了景區向旅遊綜合體發展。

  趙學傑透露説,目前,清西陵正處於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修繕中,泰陵的維修工程已部分展開,昌陵、慕陵、崇陵的修繕工程基本接近尾聲,“清西陵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遊客面前”。

  1961年,清西陵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入列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001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