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甘肅泥塑藝人捏出農村場景“表情包” 創新窯洞研學遊

2019年06月01日 11:1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5月30日電 (高康迪 盤小美)簡單的籬笆、深深的窯洞,孩子們的嬉戲;或是兩個老農,背著草帽,坐在地頭,抽著老煙鍋,談天説地……甘肅慶陽正寧縣劉雪玲的展覽室內,大大小小百餘件作品,表現的主題,都是農村日常生活和勞動場景。

  “小時候我看著大人做的面塑樣子豐富,就對這種手工品特別感興趣。我想動手捏,就用泥土給各種小人‘造型’。”劉雪玲説,起初憑著泥土讓她對泥塑上了癮,以致一發不可收拾,專心玩起了泥巴。

  劉雪玲的泥塑作品中,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人物臉上帶著天真、快樂的表情,農村那種怡然自得的生活和樸實樂觀的精神面貌,都躍然眼前。

  “家裏的泥塑越堆越多,我想著成立一個展覽館。”劉雪玲説幹就幹,2014年最終搬進了慶陽錦繡坊文化一條街,在一間只有30平方米的房子裏把自己近年的作品一一擺上,起名“劉雪玲泥塑藝術展覽館”,對外開放展覽。

  劉雪玲的泥塑作品,高約10釐米,均為人物塑像,或三五成群,或單獨成像,造型質樸而誇張,情態富於戲劇性的流露,表現了隴東農民樸實樂觀的精神面貌,充滿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造型誇張,風格粗獷,有濃郁的民間特色。”甘肅慶陽泥塑同行趙文箐在參觀後説,“整間展覽室散發著濃濃泥土味道。”

  “泥塑所用的泥土需精心準備,一般選用細膩的泥土。”於是,劉雪玲和幾個徒弟拿著蛇皮袋子,到附近的火巷溝裏,挖上半袋膠泥,再用自行車推回來。這樣的土還不能直接用,還需要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或紙,才能成為創作用的“熟土”。

  “表情是泥人的‘靈魂’,哪怕只是細微的表情變化,有時都會不自覺地琢磨上半天。”劉雪玲對於作品要求接近苛刻,“藝術要全心投入,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

  “這些老一輩人生活方式和場景可能已經過時了,但是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不可磨滅的,我希望通過這些泥人的‘再現’,把這些精神傳承下去。”厚重的土地情節,深深地刻在她的記憶裏,劉雪玲説:“我想把我記憶裏的這些場景都一一展現出來,在我眼裏,這些泥人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這裡膠泥土非常好,窯洞瓷實,不容易坍塌,非常有價值。”2017年,劉雪玲為了將自己的泥塑作品“安家”,開始尋找適合的窯洞,在鎮原縣城關鎮小峴村發現了100多個窯洞,十分欣喜:“我已經把我的泥塑作品都放在這些窯洞裏,窯洞保護它們,我們保護窯洞。”

  “我打算以後在城關鎮小峴村以窯洞為基礎,成立一個研學基地,倡導更多的人學習泥塑,學習‘泥人’精神。”如今,劉雪玲已經在西安一家幼教中心給孩子們上泥塑課,有時候孩子們在夏令營期間去窯洞裏參觀、現場做泥人,而她時不時會給小峴村的泥人添幾個“朋友”。(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