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觀賞世界非遺粵劇“新聲”

2019年05月21日 09:2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梧州5月20日電 題:觀賞世界非遺粵劇“新聲”

  作者 朱柳融 楊強

  “當穿上粵劇服,站在臺上的那一刻,我感覺回到小時候和父親一起看粵劇的時光。”巴拿馬華文報刊《拉美僑聲》總編輯助理張雪雲説,在海外生活經常通過影片、音頻等形式賞粵劇,“但穿粵劇服裝、學習表演是第一次”。

  由美國、澳大利亞、巴拿馬、韓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30家海外華文媒體組成的採訪團,20日走進廣西梧州粵劇展覽館,感受粵劇魅力。

  1993年出生的梧州粵劇團演員陳珩與搭檔一起表演《梁祝·十八相送》劇目。伴隨著動聽的旋律,陳珩飾演的祝英臺一開腔,就贏得陣陣掌聲。

  “我是劇團的‘老人’,有10年表演經驗。”生於粵劇世家的陳珩説,母親、舅舅、姨母均是粵劇演員,她從小“泡在”劇團,12歲來到廣西藝術學校學習粵劇,16歲畢業進入梧州粵劇團。她唱出的“粵劇新聲”現今備受粵港澳民眾的讚賞。

  被譽為“南國紅豆”的粵劇,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流行于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地區。已有近500年曆史的粵劇,是繼崑曲之後第二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中國戲種。

  成立68年的梧州粵劇團是兩廣地區有名的粵劇團之一。據梧州粵劇團團長霍雄光介紹,改革開放後,廣西梧州粵劇團迎來鼎盛時期,創作的劇目《女駙馬》經常到廣東、港澳地區演出,曾出現“萬人空巷爭看駙馬”的景象。

  隨著時代發展,粵劇和許多地方劇種一樣,面臨著人才短缺、觀眾斷層等困境。近年來,梧州官方建立保護與傳承基地和傳習所,設立粵劇傳承發展基金,推動每一至兩年創排一部新劇。

  霍雄光説,劇團現在每年都有新的劇目呈現,在繼承優秀傳統元素的同時,更注重貼近當下,以創新手法打造精品劇目,吸引更多的年輕受眾。例如粵劇《關冕鈞·鐵路夢》,在保留原汁原味的粵劇梆簧曲調基礎上,融合了單、雙、三人舞及群舞等現代音樂舞蹈元素,創新表演方式。“把粵劇與現代舞等相結合,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呈現粵劇,吸引了很多年輕觀眾。”

  2014年,梧州市在廣西率先啟動“粵劇進校園”試點工作,把戲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後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看戲、聽戲、學戲、唱戲的興趣。

  陳珩在表演之餘,經常走進學校推廣粵劇。“給孩子們表演粵劇,講解相關戲曲知識,教他們唱粵曲,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戲迷。”

  據廣西梧州官方提供資料顯示,2017年,該市中小學校“戲曲進校園”率達100%。截至2019年4月,該市組織戲曲進校園活動4000多場次,培訓戲曲教師1000多人次,培養學生戲迷50多萬人。

  隨著粵劇傳承與保護工作的推進,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粵劇表演隊伍。霍雄光介紹,劇團有60多人,演員平均年齡約35歲,近年來創作許多優秀劇目,經常到香港、澳門地區表演。

  與張雪雲一同體驗粵劇表演的還有澳大利亞澳視傳媒CEO索江,他説,“在澳大利亞很多華人喜歡看粵劇,我願意做一名文化傳播使者,將優秀的粵劇介紹給澳大利亞觀眾”。(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