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甘肅移民鄉傳承千年手藝 精雕細刻“起家”造“幸福”

2019年04月16日 14:3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4月16日電 (魏金龍 鄧曉旭 楊德慶)在甘肅酒泉市瓜州縣廣至藏族鄉洮硯扶貧車間裏,郭尕寶等幾個村民在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杜瑞天的指導下精心雕刻著洮硯。

  甘肅洮硯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澄泥硯齊名的四大名硯之一,全稱為洮河綠石硯,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從小在洮河邊長大的杜瑞天受洮硯文化熏陶,16歲時開始操刀刻硯。2008年,他隨鄉親一道搬遷到廣至藏族鄉洮硯村,剛到瓜州的時候,沒有銷售門路,為讓懂得雕刻技藝的村民扎住根,也為了讓這門技藝有傳承,杜瑞天就聯繫洮硯經銷商,幫助銷售村民在瓜州製作的洮硯。

  據了解,廣至藏族鄉是為集中安置引洮工程九甸峽庫區外遷移民而新建的農業綜合開發鄉,全鄉接收安置臨潭、卓尼、岷縣三縣7鄉23個村9193人。

  “我們都是喝著洮河水長大的,全村240戶,其中100多戶,200多名村民都會雕刻洮硯。家中有一個刻硯人,相當於種30至40畝地的棉花,輸送技能高的人到嘉峪關、蘭州刻硯,年薪可達16萬元。”杜瑞天説。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洮硯、學習洮硯技藝,2018年10月,杜瑞天籌資16萬元,成立了廣至藏族鄉洮硯扶貧車間,把村裏懂得洮硯雕刻技藝的村民,組織在一起雕刻洮硯。

  廣至藏族鄉鄉長董玉説,當地政府投入了7萬元完成洮硯扶貧車間展廳佈置配套,在扶貧車間驗收後,鄉政府又將對洮硯扶貧車間採取以獎代補形式,給予不低於20萬元的補助,幫助扶貧車間做大做強。

  2008年,郭尕寶從洮硯鄉遷到了千里之外的廣至藏族鄉。2019年春節過後,聽説村裏建起洮硯扶貧車間,郭尕寶來到扶貧車間與杜瑞天一起製作洮硯。“在扶貧車間幹了50多天,既提升了手藝,還能在家門口賺錢養家。”郭尕寶説。

  陳孝天長期在嘉峪關雕刻洮硯,聽説家門前辦起了洮硯扶貧車間,陳孝天回來了,“現在一個月能掙七八千元,又能照看家裏的農事,如果車間發展的好,可以長期留下來工作。”

  “有了洮硯扶貧車間,大家在一起可以集思廣益探討研究雕刻思路,産量高了,造型多了,就可以滿足不同客商的需求,銷售更多的硯臺。”洮硯村村民杜茂天説。

  杜瑞天説,洮硯以前是宮廷貢品,圖案主要以龍鳳為主,瓜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玄奘、張芝、石窟、邊關等文化底蘊深厚,下一步,將依託扶貧車間,在傳承好洮硯雕刻技藝的同時,將洮硯雕刻技術與當地文化和石材相融合,把本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吸納進來,讓他們在家門口靠手藝吃飯。

  廣至藏族鄉黨委書記魯輝説,村民遷來之初,由於土地板結,不透水,地裏基本沒收入,村民只能靠低保和打工維持生計,為摘掉“窮”帽子,村民在瓶頸的制約中漸漸創造出自己的“幸福裏”,如今,廣至藏族鄉正在闊步走出一個“洮硯名鄉、光伏電鄉、果蔬大鄉、美麗藏鄉”。(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