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

2019年02月11日 10:5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春見聞)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

  中新社泉州2月7日電 題: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

  中新社記者 曾福志 孫虹

  古城泉州老街多,聚寶街、青龍巷、中山街、西街……這兩三年,西街突然火了起來,有人説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也有人説是由於文創項目多。什麼原因,眼見為實,趁著春節假期,記者前往探個究竟。

  泉州西街,東起泉州老城區地標“鐘樓”,西至老城區西城門口,全長約三公里,核心地段不及兩公里。正月初三(2月7日)九點多,街上行人逐漸增多,店舖也已全部開門迎客。

  “蒜蓉枝”“豬油泊”“滿煎糕”“手工糍粑”……一溜的泉州“古早味”,讓人情不自禁口舌生津。與這些傳統小吃相映成趣的,是近幾年興起的眾多文創項目,名氣最大的是裴巷裏的“小西埕”,年輕人三五成群,在這裡撮合著傳統文化和現代元素。

  “小西埕”斜對面的“肅清門”廣場,一場由泉州市古城辦和泉州文旅集團主辦的2019新春元宵潤物無聲“技·憶展”頗為吸睛。在這個唐末泉州古城“子城”的西門遺址上,遊人可以親身體驗制香、茶藝製作、金蒼繡等,引來不少圍觀。

  金蒼繡非遺傳承人陳克忍告訴記者,她的師傅是她的祖母,早年祖母的父親往來泉州和菲律賓做生意,後僑居菲律賓,而她祖母選擇留在泉州,並把這一手藝傳給了她。她現在帶了十幾個徒弟,作坊有兩百多個工人,繡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熙攘的人群、倣古的店舖、文創的街區,貌似與別處沒有兩樣,然而一走入深巷,卻如同拂去歲月的灰塵,觸摸到了期盼中的文化“古早味”。

  據了解,作為泉州最早開發的街區,西街唐朝時就已“列屋成街”,至今超過1300年。踱步深巷中,時常可見朱子家訓、曾氏家規、蔡清廉訓,甲第巷內泉州登科甲第一人歐陽詹故宅、孝感巷內理學家蔡清故居、甘棠巷內明萬曆相國李廷機府邸,令人流連忘返;千年古剎開元寺內弘一法師弘律故居前,更讓人陷入深思,感慨良多。

  西街其實就是一座沒有圍墻的泉州文化展示館,在金國軍事家完顏宗翰故居,能感受到泉州人包容寬容的秉性;在李廷機“三鞭為界”的故事裏,能體會到泉州人的自律安分;在泉州市古船陳列館于1974年出土的宋代古船,能掂量到泉州沉甸甸的“海絲文化”。

  小時候生活在西街的葉先生介紹,“隨著年輕人不斷遷往新城,住進高樓,他們的街巷一度只剩下捨不得離開的老人。可如今,不少年輕人又回來把老房子重新裝修,或自己住,或當民宿。”經營著一家民宿的韓唯東、吳思斯小夫妻告訴記者,像他們這樣有營業執照的,附近就有27家。

  在熙熙攘攘的西街,摩肩擦踵的遊人中不少還是本地人,葉先生時常能碰見過去的左鄰右舍,他感嘆道,趁著春節假期回來逛逛,還真有種文化尋根的感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