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十竹齋箋譜》復刻新聞發佈會在國圖舉行

2018年11月30日 15:29:00來源:新華網

 

  11月29日,一場主題為“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再現歷史藝術經典”的發佈會在國家圖書館舉行。來自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學等十多家機構的專家及海內外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十竹齋技藝活化傳承、《十竹齋箋譜》復刻等議題,現場展示了部分箋譜復刻成果。

  《十竹齋箋譜》誕生於南京。據考證,箋譜始印于明代崇禎年間,由南京私人出版家胡正言主持印製。其運用了“饾版拱花浮水印木刻技藝”,雕版、印刷無不精美之極。整部箋譜共283幅箋畫,分為“博古”“高標”“鳳子”“韻叟”“折贈”等33類,內容包括成語故事、山水人物、商周銅器、古陶漢玉等,一度“銷于大江南北,時人爭購”,並流入日本、歐洲,享譽海內外。

  1934年,魯迅與鄭振鐸主持復刻《十竹齋箋譜》,魯迅離世前僅完成一冊,他將這珍貴的成果之一送給了在上海的日本小學。目前境記憶體世的明版《十竹齋箋譜》除國家圖書館館藏鄭振鐸捐贈本外幾乎絕跡。

  從2016年開始,南京市文投集團全面啟動旗下十竹齋饾版拱花浮水印木刻絕技的活化傳承,正式開啟《十竹齋箋譜》復刻工程。《十竹齋箋譜》復刻工程以國家圖書館館藏的鄭振鐸捐贈1644年明版初印版為底本,完全用明代的工藝、明式的工具、天然的材料,讓復刻作品重新散發當年的文化氣息和曾經的東方古韻。

  在《十竹齋箋譜》復刻的同時,南京更讓古老的技藝走進學校、走進市民、走向國際,讓更多的人體驗和感知“十竹齋饾版拱花浮水印木刻技藝”,組織和邀請青年藝術家在復刻信箋上進行二度的藝術創作,使古老的印刷術與當代的藝術創作融匯一體,讓古老的印刷術煥發新的生命力——喚醒傳統文化之魅,更賦予其現代化之魂。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