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甘肅藝人承襲千年羌藏織錦技藝 經緯交錯呈多彩文化

2018年11月02日 08:4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10月31日電 (記者 徐雪)作為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為數不多的織錦帶傳承人,36歲金東秀的忙完農活家務後,便是她每日得以放鬆的“織錦時間”。這種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技藝,是羌藏文化的“活化石”。

  舟曲縣地處白龍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帶,“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其獨特的藏族服飾結構式樣,錦帶就是舟曲藏族民眾一種獨特的服飾品。

  金東秀近日向中新網記者介紹説,錦帶是舟曲縣藏族婦女用以束腰、扎靴、攏發乃至點綴服飾的花帶,艷麗多彩、圖案優美,還可作為年輕男女間的定情信物,借此表達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當地至今還流傳著關於織錦帶的民間故事。傳説古時藏族姑娘達瑪看見孔雀、彩虹、鳥獸,十分喜愛,想用線織出來,被達瑪誠心感動的孔雀仙子和彩虹女神,把編織花帶子的技藝傳給了達瑪。這項手工編織技藝代代相傳,隨社會發展不斷改進、內容豐富,形成了當今巧奪天工的舟曲織錦帶工藝。

  織錦帶的木質工具往往是由家裏的男人親手製作而成,藏語叫“嘉交吾”。在舟曲縣山區,姑娘出嫁,除了戴在胸前的銀盤,另一個必須的陪嫁品便是“嘉交吾”了。織得一手漂亮錦帶的女性,往往是心靈手巧的代表,受人尊敬。

  織錦帶很費工夫,民間藝人一天時間裏,也只能織出幾寸長。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坐著用腳蹬住工具,再將一根根的彩線來回交錯編織傳統圖案。

  傳統的錦帶編織一般用胡麻、羊毛、棉花等捻成線,染成五色或十色絲線,手工編織。現代也用七彩真絲、尼綸線、睛綸線、膨體紗、金銀線等材料混合編織。錦帶的寬窄長短依用途而定。每逢吉慶節日,藏族婦女穿戴的華麗盛裝就需要少則五、六條,多則十幾條寬窄長短相宜的錦帶來裝飾。

  出生於舟曲縣博峪鎮第二坎村的金東秀,她的織錦技藝繼承自家族裏的女性長輩,自小便能熟記多種複雜的織錦圖案。如今舟曲縣流行的錦帶圖案有上千種之多。通常可以在一個錦帶上編織出15至38種圖案,最原始的圖案多是以質樸、古拙的羚羊、孔雀、虎豹、梅花鹿、耕牛等為主,題材涉及圖騰靈異、宗教器具、民俗用具、飛禽走獸、山水花木、建築物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民族長期的文化交流,錦帶的圖案、色彩、材質、規格更加豐富,各民族文字、英雄人物、卡通形象等多種文化元素也在藏族錦帶上出現。”金東秀説。

  據舟曲縣官方介紹,藏族織錦帶技藝歷史悠久,説明一千多年以前,古羌族和吐蕃已有了較發達的手工編織技術,在艱難的生活條件下對服飾等生活用品除實用功能之外已經有了強烈的審美追求。

  當地官方多年來採集、整理了大量藏族婦女織錦帶工藝圖片、視頻、文字資料和實物,大力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包括金東秀在內的傳承人在官方的支援下,常態化開展織錦教學,吸引越來越多的當地女性加入進來。此外,錦帶作為精美的工藝品也受到了往來遊客的喜愛。(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