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京劇院在英開設“京劇體驗課”當地京劇票友增多
英國京劇票友越來越多
本報駐英國記者 強 薇
“這是《霸王別姬》中虞姬的扮相:古裝頭、如意冠,她的服裝多用魚的圖案進行裝飾,這是因為漢語中‘魚’和‘虞’為諧音……”
臺上,倫敦京昆研習社創始人李惠馨用英語一一介紹這些行頭所代表的含義;臺下,英國觀眾頻頻點頭,讚嘆不止。這是在大英圖書館日前舉行的一場“京劇研習會”,像這樣讓觀眾近距離地觀察京劇角色同時全程用英語進行講解,還是第一次。除了代表青衣的虞姬,花臉的霸王、穩重的老生諸葛亮和舞著長長水袖的天女等角色也逐一亮相,樂師們還展示了京二胡、三弦、月琴等為京劇配樂用的樂器,引得觀眾陣陣喝彩。
這些演員和樂師來自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從2015年起,中國國家京劇院每年都會赴英演出。今年,在大英圖書館的支援下,演員們在正式的演出之前,為英國觀眾上了一堂鮮活的“京劇體驗課”。“短短一堂課讓英國觀眾看到的只能是京劇的皮毛,但我們力求通過外在的扮相、動作和聲音,讓人們更直觀地了解京劇,這樣也更容易接受京劇。”主講人李惠馨對記者説。
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李勝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讓更多觀眾看到高水準、原汁原味的京劇,除英國外,劇團每年還會去歐洲其他國家進行演出。“我們原本擔心外國觀眾看不懂,出國演出以武打戲、動作戲為主,但是隨著演出的增多,我們發現只要配上到位的字幕,外國觀眾也能夠無障礙欣賞京劇。因此這次我們以整本大戲的形式在英國演出,希望讓觀眾通過一個完整的故事去了解京劇。”
在京劇“走出去”的過程中,藝術家們也會進行一些創新和改編,力圖讓外國觀眾更好地觀賞京劇。“與在國內表演相比,我們在國外演出時會將動作適度地誇張、放大,這樣一來外國觀眾更容易理解。”李勝素説。此次演出的主辦方、紳諾國際製作總裁張克蔚對記者表示,在英國的演出也讓一些劇目回歸了最初的傳統。例如,2016年演出《白蛇傳》時,張克蔚提議用老生來代替本應是小生的許仙,因為英國觀眾對小生的“假嗓子”唱腔不太習慣。“其實,當年田漢先生寫《白蛇傳》時,許仙就是‘大嗓子’的老生,而國內觀眾更喜歡小生許仙,多年來許仙才一直是小生。在英國演出的《白蛇傳》實際上回到了田漢的本意。”
經過表演藝術家和文化傳播者的不斷努力,如今英國有了越來越多的京劇票友。幾天后,中國國家京劇院將在倫敦為當地觀眾獻上《太真外傳》《三岔口》和《金錢豹》三場大戲。“京劇演員的行頭非常精美,視覺上和聽覺上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我非常想去劇院看看整場的演出。”一位英國觀眾對記者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