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高踏秋 九九重陽節過出文化味

2018年10月17日 10:57:00來源:廣州日報

  九九重陽節,過出文化味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沿襲至今。在嶺南地區,與重陽有關的民俗綿延上千年,廣州人至今保持著重陽登山、祭祖祈福等風俗。

  廣州開放了白雲山、越秀山公園、廣州塔、蓮花山、帽峰山等17個登高點,市、區等文化部門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免費電影、書畫展覽、國學講座等活動,不少社區也組織了敬老愛老的社區慰問活動。

  傳統節日應該怎麼過才更有意義,一直是個文化話題。中國傳統節日大多從農耕文化而來,打上了農業文化的深深印記。而進入現代社會,許多傳統節日的文化味兒漸漸淡了,除了節日食物之外,所余的文化內涵已不多。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並結合時代特色,把傳統節日過出文化味兒,有助於喚醒文化記憶,激發文化自信,讓文化成為滋養人們生活、促進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

  慶祝重陽節,要弘揚敬老愛老的孝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愛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廣州一直營造敬老孝老的社會風氣,公共設施對老人優惠或免費,出臺政策鼓勵加裝電梯方便老人出行,不斷增加老年大學學位豐富老人精神生活,長者飯堂解決了老人們的吃飯難問題。傳承和弘揚敬老愛老的孝文化,也體現在這樣的行動中。

  慶祝重陽節,要弘揚家國文化。重陽節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也是傳統節日中除了除夕、清明、中元之外的四大祭祖節日之一。祭祖關係到家國天下、血脈傳承,是尋根文化。祭祀祖先,方不忘我們從哪來,也讓我們無論走到哪都能找到根。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大家的繁榮興旺才有小家的幸福安寧。重陽祭祖祈福,應提倡將個人、家庭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讓每個人的行動最終匯聚成為國家發展的巨大力量。

  慶祝重陽節,還可以和地方文化結合起來。各地重陽節的風俗都不一樣。就拿吃糕來説,吃重陽糕是重要的節日“儀式”,因為“糕”諧“高”音,也是取其吉利,但嶺南各地也是因地而異。有的地方吃艾糍,有的吃香飯。北方比較常見的重陽日賞菊、佩戴茱萸的習慣,在嶺南並不常見。而登高和秋祭則是流行度更廣的民俗活動。而且,廣州人重陽登高的風俗,除了人人都知道的九月九登高之外,還跟農曆七月廿五的白雲誕有關。這些本土文化內涵深入挖掘,可以把重陽節過得更有文化味兒,也更接地氣。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傳承、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妨從過好每一個傳統節日做起。

  (廣州日報評論員 譚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