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梆子戲唱出新味道:穿越千年重溫孟母家教故事

2018年10月11日 08:44:00來源:齊魯晚報

  穿越千年重溫孟母家教故事

  10月8日晚,濟寧市山東梆子劇院創編的山東梆子大型新編歷史劇《孟母》,亮相第十一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新創作優秀劇目評比展演環節,創新性地向觀眾展示了大家熟知的“孟母三遷”等故事,這是孟母題材第一次被立上戲劇舞臺。在演出現場,該劇集江南的娟秀俊美、北方的端莊大氣于一身的表演,贏得觀眾陣陣喝彩。

  本報記者 倪自放

  家風家教家國情懷

  山東梆子大型新編歷史劇《孟母》核心內容是“孟母所以為聖母,在於教子。其教子也,在於棄功利而立德”,劇作不僅展示了觀眾熟知的“孟母三遷”,並引經據典,分別涉及抱甕灌園、督子遠行、大義斥姦、健身待子等內容。

  該劇編劇劉桂成告訴記者,該劇是孟母題材第一次立上戲劇舞臺。以呂劇《補天》、京劇《瑞蚨祥》等作品聞名國內戲劇界的劉桂成,過去30年創作的舞臺劇目達40余部,拿過所有戲劇獎項。“70歲之前,我不敢觸碰這個題材。”劉桂成説,孟母被尊為聖母,但除了“三遷”等故事,其他事項皆為傳説,“有關孟母的藝術作品,大的故事脈絡不允許虛構,創作難度空前,過了70歲,我終於有信心觸碰這一題材。”

  歷經一年時間的採訪研究,劉桂成確定了《孟母》的故事寓意必須切入當今社會現實,“孟母與兒子孟軻共同生活的時間超過50年,這期間孟軻成為一代聖賢離不開孟母的教育。除了觀眾熟知的三遷、斷機等內容,《孟母》多涉及孟軻成年後在人生困惑時孟母對兒子的教誨。”

  該劇導演孫虹江表示,孟母教子的故事與當下重視家風家教、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關懷高度契合,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化,優良的家風家教貫穿《孟母》始終,凸顯了濃重的家國情懷。如,在“陪子赴齊”一場戲中,齊宣王將孟軻奉為上卿,俸祿千鐘,但不施其政。孟母不願安享兒奉,抱甕灌園。孟子找匠人接竹引水,孟母止之,教育兒子做事要扎紮實實,不可有“機巧心”。

  梆子戲唱出新味道

  “帶枷侍母”是《孟母》的高潮環節。孟軻受讒言被拘,但他每月“朔、望、晦”三日不讓母親操勞,必親烹五味侍奉雙親,魏王為孟軻的孝所感動,允其帶枷侍母。母子大慟。這段孟母長達9分鐘的唱段,被導演孫虹江和作曲馬玉金稱為“三端碗”,即孟母三次端起碗抒發內心憤懣,回溯當年孟軻求學問道的經歷:“嘆我兒,道學成,腹萬簡,走齊魯,遊韓魏,立志齊家治國萬民安……”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如泣如訴,唱得觀眾淚水漣漣。

  馬玉金介紹,作為全劇的“戲眼”,“三端碗”唱段很能體現這部戲在繼承和創新兩方面的特點。繼承方面,《孟母》的唱腔呈現了原汁原味的山東梆子。為保證《孟母》的山東梆子味,該劇的演員陣容可謂專業而強大,山東梆子國家級傳承人杜玉珍扮演孟母,山東梆子十大名演員殷憲智扮演孟子,特聘山東省柳子劇團的國家一級演員張美娟扮演義娘。而該劇服裝造型設計梁華勳,根據齊國尚紫,魏國尚紅,在不同場景裏設置了不同人物服裝的顏色,頗有古風。

  至於創新,更體現在方方面面,除了濟寧市山東梆子劇院的吳簫華擔任該劇導演之一,國內著名戲劇導演孫虹江受邀執導《孟母》,則讓整部戲集江南的娟秀俊美、北方的端莊大氣于一身。唱腔方面,馬玉金説:“戲曲中有以排比形式出現的垛句,以前的戲曲作品多是三個字的排比句,這次劉桂成老師寫了不少六字垛句,我在作曲時配合這些六字垛句,讓部分唱段更加氣勢激昂。部分唱段還借鑒了一些墜子、越調內容,使唱腔更為歡快。當然,原汁原味的山東梆子唱腔必須是最主要的唱腔。”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