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訪“京黃故里”安徽安慶:“滿城儘是戲中人”

2018年10月09日 13:5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安慶10月8日電 題:探訪“京黃故里”安徽安慶:“滿城儘是戲中人”

  中新社記者 張強

  金秋十月,位於江淮地區的安徽安慶乍寒還暖。走進安慶,或市井里弄,或尋常人家,黃梅戲元素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人結伴泡一壺茶,或哼唱幾句黃梅小調,或走進劇院聽幾曲黃梅新戲,悠閒愜意。

  安慶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地方戲曲劇種傳承發展基地。這個“戲曲之鄉”,孕育了中國五大劇種之一的黃梅戲,也是京劇的重要發源地。除黃梅戲外,岳西高腔、潛山彈腔、懷寧懷腔、望江龍腔、宿松文南詞等,都是安慶的代表性稀有劇種。

  8日,為期12天的第八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落下帷幕。本屆藝術節舉辦期間,正值國慶假日,主辦方為遊客獻上了黃梅戲文化“大餐”,開展了6大類20項100多場活動。來自安徽、湖北、江蘇、江西、廣東等5省16市24個劇團獻演了26台49場黃梅戲優秀劇目,涵蓋當前黃梅戲領域最優秀的演出團隊和最新的創作劇目。

  作為“京黃故里”,近年來,安慶市大力支援戲曲發展,建成了“黃梅戲數字資源庫”。自2013年起,安慶每年設立2000萬元人民幣的文化強市資金並主要用於支援戲曲傳承發展。

  “一座黃梅城,滿城儘是戲中人;一曲黃梅調,誰人不知是安慶。”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告訴記者,安慶少了些許現代化氣息,但戲曲給這座城市留下了醇厚的文化古韻。“大街小巷都是唱戲的人,安慶人的生活都是唱著過的。”

  記者看到,在安慶,與黃梅戲有關的藝術中心、博物館、劇院、會館比比皆是,這些不僅是黃梅戲對外展示的窗口,更是年輕演員的“實戰”舞臺。

  韓再芬主演的《女駙馬》《天仙配》等經典黃梅戲劇目被海內外所熟知。韓再芬40年的演藝生涯從未離開過安慶。她説:“我們這一代人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準備以一種獨特的文化視角講述安慶黃梅戲40年的發展歷程。”

  當被問及戲曲的傳承發展時,韓再芬認為,黃梅戲的發展要與時俱進,緊扣時代脈搏。要認知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在培養年輕演員的同時,也要培育年輕觀眾。

  十多年來,韓再芬讓黃梅戲走進中國一百多所院校。“推廣黃梅戲,不僅培養了年輕受眾,更是讓從業者了解到年輕人的審美需求,以促進戲曲創作更符合時代需求。”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