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國文物保護“網路公募”漸熱 “數字供養”創意助傳承

2018年10月07日 08:2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敦煌9月28日電 (記者 丁思 馮志軍)“網路化、數字科技、智慧保護”成為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敦煌文博會”)的核心詞彙,也成為世界各國探討文物保護的共同議題。

  28日,敦煌文博會“一帶一路”文化創意創新論壇在敦煌舉行。

  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看來,文化遺産的保護需要堅守與傳承,同時也需要創新和創意,“網路公募”是該基金會社會募集、資助文物保護的創新之舉。

  勵小捷現場舉例説,從2016年開始,該基金會與騰訊公益基金會合作開展了“保護長城,加我一個”的公募項目,修繕北京箭扣和河北喜峰口兩段長城。2018年,網路公募還增加了長城加油包項目和修繕北京八達嶺古長城東段。截至目前,線上線下共募得4000余萬元(人民幣,下同),這也是中國首次由社會組織主導的長城保護修繕。

  同時,該基金會還將募集資金和修繕的過程也作為普及長城知識、認識長城價值、提高公眾關注的過程,通過網路持續推出長城保護知識和故事。

  2018年6月,騰訊與敦煌研究院共同策劃發起的敦煌“數字供養人”計劃,則是通過網路募集的形式將資金用於對莫高窟第55窟進行全面、高精度、高保真的數字化檔案採集,該項目上線2個小時就獲得超過百萬的用戶關注。

  勵小捷説,該項目通過“網際網路+數字科技”的方式讓文化遺産重煥生機,是文化遺産保護的創新,而且也是公募上的有益嘗試。截至9月26日,該項目已為第55窟壁畫的數字保護工程籌得40.28萬元,參與72478人次。

  騰訊互動娛樂市場平臺部副總經理戴斌接受媒體採訪説,“數字文保解決方案”是一種全新的文化生産方式,希望能在數字時代,接續敦煌傳承千年的“供養人”傳統,倡導社會公眾特別是年輕人通過網際網路公益,以及遊戲、音樂、動漫、文創等數字創意方式,關注文化遺産保護,共同守護敦煌的下一個千年。(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