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影老藝術家"回家"側記 為人民而創作的情懷歷久彌新
原標題:為人民而創作的情懷歷久彌新——長影老藝術家“回家”側記
新華社長春9月3日電(記者趙丹丹、劉碩)“悠悠六十載歲月如白駒過隙,我們回來了,回到了仍舊充滿激情的長影,我們的家。”9月2日晚,九十歲高齡的表演藝術家田華在長影音樂廳的舞臺上深情地説出這番話,眼裏泛著淚花。
這一天,趕回長春參加第十四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的部分長影老藝術家,專程來到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老廠區改建的長影舊址博物館。“回家”的老藝術家們追憶往昔之餘,也向後輩創作者和廣大觀眾傳遞著他們心中為人民而創作的不變情懷。
“沒有人民,我們寸步難行”
1950年,電影《白毛女》在長春誕生。片中田華飾演的喜兒成為銀幕上的經典形象。回到長影,拿起68年前的電影道具,田華感覺好像回到了自己22歲的時候。
當年,正值青春歲月的田華用心用情為觀眾呈現出白毛女的悲慘命運。如今,已經滿頭白髮的田華對那段歲月記憶猶新。“拍《白毛女》的時候,都是在棚裏拍的景,棚裏暖氣都停了,然後把雪搬進來,冷得啊,拍完了他們就給我買二鍋頭,給我擦,真苦啊,可是也真讓人懷念啊。”田華回憶道。
長影集團把一張拍攝《白毛女》時的工作照作為禮物送給了田華。這張照片定格了當年電影主創赴河北省平山縣拍攝外景時的瞬間。回憶起當地群眾對影片拍攝的支援,田華感慨道:“我要感謝當地人民對電影事業的支援。沒有人民,我們寸步難行。”
田華説:“《白毛女》讓我走上了電影之路,我為人民貢獻了一輩子,我還要貢獻我的余生,還能走得動的時候要為人民多做些事情。”
“我是一個文藝戰士,就要永遠地為人民服務”
54年前,剛剛邁出校門的李前寬走進長影大院,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我在電影前輩們的影響、培養、教育下,感悟到一個電影人如果要夢想成真,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必須要有巨大的付出。”李前寬説。經過不懈努力,李前寬成為著名導演,與妻子肖桂雲聯合執導的《開國大典》《佩劍將軍》等作品成為銀幕經典。
李前寬“回家”的這一天,長影正式對外發佈,正在製作電影《開國大典》的4K修復版本,將讓這部經典之作以更好的狀態重新走進院線。李前寬説,電影人就是要讓作品説話,體現對人民對國家的大愛情懷。“我看到了長影對黨的電影事業的忠誠,作為長影人,我很驕傲很光榮。”他説。
曾主演《達吉和她的父親》等影片的表演藝術家陳學潔回到長影后,提到最多的詞就是“感謝”,感謝當年的導演,感謝攝影師和所有幕後同志們的奉獻。
陳學潔説:“我是一個文藝戰士,就要永遠為人民服務!”
長影的精神血脈生生不息
“我拍了一些電影,也為廠裏贏得了一些榮譽,每當想起就很激動。”因電影《十六號病房》《燭光裏的微笑》等作品被觀眾熟知的表演藝術家宋曉英説,長影人拼搏進取的精神歷久彌新,這種血脈關係,無論走多遠,誰都不能把它割斷。
導演朱德承對這種血脈傳承感受尤為明顯。當年,在常彥等老一輩藝術家的幫助和指導下,朱德承不僅出演了《金光大道》《保密局的槍聲》等作品,後來還自己擔任導演拍攝了影片《黑花殺手》。回到長影,朱德承再次見到了年事已高的常彥等藝術家,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近幾年,長影陸續拍攝了《老阿姨》《守邊人》等影片,取得良好反響,長影的精神血脈也在越來越多的年輕電影工作者身上傳承著。電影《守邊人》主演、青年演員劉園媛説,從影片拍攝到後勤保障,每個環節都讓她明顯感受到長影藝術家們的認真精神,這讓她深受感染。“我必須好好演每一場戲,認真對待每一個鏡頭,回饋所有觀眾。”
“父輩們都已老去,我們都已長大,有責任讓長影的血脈在自己的身上繼續流淌。”長影編劇王霆鈞的女兒、青年編劇王乙涵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