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彩繪童子抱鞠俑 北宋“足球”玩得有點嗨

2018年09月04日 09:24:00來源:華西都市報

  歷史文化傳承創新

  彩繪童子抱鞠俑 北宋“足球”玩得有點嗨

  2012年的一天,成都體育學院博物館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一位自稱民間收藏者的人説明來意:“我這裡有一個‘抱球小孩兒’,你們有興趣嗎?”當博物館的兩位工作人員趕到這位收藏者的家裏時,立即意識到,對方口中所指之物,絕非“抱球小孩兒”如此簡單。童子右手握住“氣嘴子”,左腿上放著置換的鞠膽,這是一件宋代彩繪童子抱鞠俑,如今已是成都體育學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童子坐地裸頭,身著圓領寬袖羅衫,左腳著靴,右腳光腳,雙手抱鞠。彩繪童子抱鞠俑是一件十分珍貴的宋代蹴鞠文物,其身上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是研究中國古代體育史的重要文物材料。

  但令人奇怪的是,童子虎口上還卡拿著一長條形物件,左腿上也放置有一類似之物。童子為何一隻腳光著?虎口和左腿上的長條形物件是什麼?如此特殊的造型表現的是什麼情景?

  

  到了宋代

  鞠的製作更加成熟

  西漢人劉向説:“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于戰國之時。”

  也就是説,在2000多年前,中華大地上就已經出現了“踢足球”這項古老的運動。

  《史記·蘇秦列傳》説:“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缶,鬥雞走狗,六情蹋鞠者。”《戰國策·齊策》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自戰國伊始,至清代,蹴鞠經歷了從萌芽、鼎盛到衰落的不同階段。經濟發達的唐宋時期,稱得上是蹴鞠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成都體育學院博物館副館長宋秀萍介紹,從戰國到漢代,人們所踢之“鞠”,是外以皮革製作,內以填充毛髮一類輕柔物質做成的實心球。

  但這一形制,在唐代發生了改變,“唐代,鞠的製作工藝發生了重大變革,出現了充氣球。”

  充氣球的發明,導致了蹴鞠技術和規則的革命。這種鞠外以多片熟皮縫製而成,以嘴或工具充氣(打揎)後,以絲繩係住氣孔,則可踢玩。

  《全唐詩·答皮日休字詩》中寫道:“八片尖裁浪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閒氣如長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這首詩反映出,至少在中晚唐時,熟皮製作的八瓣球已經普及。

  到了宋代,鞠的製作更加成熟,“宋代鞠的外殼製作有六瓣、八瓣、十二瓣之分,使用最廣泛的,看來是六瓣球和十二瓣球。”

  宋秀萍説,當初第一眼看到這件宋代彩繪抱鞠童子俑時,便注意到小孩手中抱的球是“有瓣兒”的,“這個特點讓我意識到,這個球就是蹴鞠,而且是‘充氣球’。”

  較之以往的實心球,充氣球的最大變化是球體輕,彈性好,可以踢得既高而遠,也可以踢出很多技巧花樣。

  這直接促使漢代以來“法月衡對,二六相當”的六人雙球門制蹴鞠,演變成為唐宋盛極一時的單球門比賽和“白打場戶”比賽。

  

  比賽間隙

  童子匆忙換內膽

  宋代彩繪童子抱鞠俑有一細節引人關注:童子右手扶球,虎口上還卡拿著一長條形物件,童子的左腿上也放置有一類似物件,這到底是什麼呢?

  宋秀萍認為,這兩個物件應是宋人所説的“香胞”,也就是鞠的內膽。

  原來,氣球製作的關鍵,是在熟皮製作的外殼內嵌入動物(一般是豬或牛)膀胱製成內膽。雖有能工巧匠精心製作,但踢球時鞠膽在外力作用下也較易破損,須備用內膽及時更換。

  儘管更換內膽是蹴鞠比賽中經常發生的事情,但令人奇怪的是,以往文獻與文物均未有鞠膽破損更換的記載或替換鞠膽的圖像。千年前的古人究竟是如何更換蹴鞠的“香胞”,成為一個謎團,直到這件宋代彩繪童子抱鞠俑的出現。

  “你看這個小孩兒,坐在地上,雙手抱鞠,虎口處拿著一個楔形的東西,左腿上也有一個。我們推測,這應該是發生在一場激烈的蹴鞠比賽的間隙。這名隊員發現球沒氣兒了,掉的鞋子還來不及穿好,便坐在地上,一手卡住氣嘴子,腿上放著置換的內膽,頭微微一側,仍然緊張關注著場上的形勢。這是我們在以往的文獻和文物資料中所沒有看見過的。”

  兒童蹴鞠有“德體”教化的功能

  蹴鞠運動至宋代就十分普及了。在這一時期,競賽體制、組織體系、活動體系、章程規則、運動倫理等都極為成熟完整,其社會影響與普及程度,也堪稱該時期的第一體育運動。

  著名的《宋太祖蹴鞠圖》,描繪了宋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匡義和近臣趙普等一起蹴鞠玩樂的情景。

  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的詩篇中,有“蹴鞠漸知寒食近”的句子,從而可知,“寒食蹴鞠”是民間的一項春日活動。

  當時,上至皇室貴胄,下到市井百姓,都以蹴鞠為樂。

  蹴鞠輕身健體

  可以減肥塑形保持身材

  更有意思的是,就目前發現的宋代時期關於兒童蹴鞠的文物,遠較成年人豐富。

  除宋代彩繪童子抱鞠俑外,故宮博物院藏宋磁州窯蹴鞠瓷枕,以及河南博物院藏白釉黑彩孩兒鞠球紋枕等文物,皆表現了宋代兒童蹴鞠的情形。

  在經濟富足、城市繁華、市民文化興盛的兩宋時期,兒童蹴鞠緣何得以發展?這和當時的社會風氣、宋人的教育理唸有什麼樣的直接關係?

  從已有的文獻資料裏,我們可以得知一部分緣由。

  “夫氣球者,儒名蹴鞠,社曰齊雲。乃昔世壯士習運之能,王朝英傑遊戲之學。士夫所喜,子弟偏宜。能令血氣調和,頓使身心軟美。雖費衣而達食,最滅強而欺村。體雖肥胖,敬此而舉履如飛,年乃隆高,頻踢則身輕體健。”這段話出自《蹴鞠譜》的《齊雲理賦》。

  意思是説,蹴鞠這項運動有益於身體健康,身胖者可以借此練就輕盈的體態,年長者亦可保持健壯的體魄,士夫子弟皆宜。

  又如《西江月》:“健體安身可美,喜笑化食堪誇。更言一事實為佳,肥風瘦癆都罷。”

  再如《須知》:“古之齊雲,義禮無忘于聖賢之所置也。原神人用於軍壘操集武士……運動肢節,善使血脈調和,有輕身健體之功,勝華佗五臟之戲。”

  從上可見,宋人認為,蹴鞠可使血脈暢通,有輕身健體的功效。放到今天來説,偶爾踢踢球,可以減肥塑形,保持身材。

  體美更要德美

  蹴鞠要遵社規人品好

  可以推測,宋人愛好蹴鞠,以此為健身之道,極有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下一代。

  少年兒童處於身體發育成長的階段,從事蹴鞠活動,應該是受到父母鼓勵的。

  另一方面,宋人的孩子不僅要求“體美”,更要“德美”。在當時,能夠進入到圓社(宋代的一種踢球團體)踢球的孩子,必須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蹴鞠譜》記載了宋代圓社嚴格的社規和道德人品要求。

  入社蹴鞠之人,必須有教養,尊禮法,守社規,用現代語言來説,就是要具備良好的體育精神與道德。

  如《十緊要》:“要和氣,要信實,要志誠,要行止,要溫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謙讓,要禮法,要精神。”

  《十禁戒》:“戒多言,戒賭博,戒爭鬥,戒是非,戒傲慢,戒詭詐,戒倡狂,戒詞訟,戒輕薄,戒酒色。”

  這些表明,宋人蹴鞠並非是單純的娛樂遊戲,也將其視為一種人格和道德的修養手段。

  宋人普遍將蹴鞠視為一種健康的教育方式,在兒童成長的家庭和私塾教育中,不但不會加以排斥,反而會鼓勵和支援兒童蹴鞠踢球。宋代彩繪童子抱鞠俑,便是這一理念的見證者。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鐘雨恒

  蹴鞠發展簡史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係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説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2004年,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以來最早的足球活動。

  《戰國策·齊策》記載:“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這段話後來也在《史記·蘇秦列傳》中出現過。説明戰國時期的齊國都城臨淄,蹴鞠已發展成一種在民間廣為盛行的娛樂方式。

  兩漢三國時期,蹴鞠發展較快。有“康莊馳逐,窮巷踏鞠”,“上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的記載。

  唐宋則是蹴鞠文化發展的第二個高潮。蹴鞠從最初使用塞滿毛髮的實心球,唐代以後則出現充氣球(一説南朝以後就出現了充氣球)。唐代仲無頗的《氣毬賦》:“氣之為球,合而成質。俾騰躍而攸利,在吹噓而取實。盡心規矩,初因方以致圓;假手彌縫,終使滿而不溢。茍投足之有便,知入門而無必。時也廣場春霽,寒食景妍。交爭競逐,馳突喧闐。或略地以丸走,乍淩空以月圓。”

  而球門也開始出現,馬端臨在《文獻通考·樂考二十》中説:“蹴毬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為門,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用球門的蹴鞠比賽一般是單球門,大多在宮廷宴會時進行。這比此前的直接對抗後退了一步,但對踢準要求更高。築球時在球場中央豎立兩根高三丈的球桿,上部的球門直徑約一尺,叫“風流眼”。衣服顏色不同的左右軍分站兩邊,每隊12或16人,分別稱為球頭、驍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球頭與隊員的帽子亦稍有區別。比賽時鳴笛擊鼓為號,左軍隊員先開球,互相顛球數次然後傳給副隊長,副隊長顛數待球端正穩當,再傳給隊長,由隊長將球踢向風流眼,過者為勝。右軍得球亦如此。結束時按過球的多少決定勝負,勝者有賞,負方受罰,隊長要吃鞭子,臉上塗白粉。

  明朝,蹴鞠仍在廣泛流行。《明史》記載吳王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每出師,不問軍事,輒攜樗蒲(一種賭具)、蹴鞠,擁婦女酣宴。”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關足球活動的記載,就寥寥無幾了。滿族人曾將其與滑冰結合起來,出現了“冰上蹙鞠”的運動形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