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余隆卸任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 坦言:我將一輩子為音樂節服務

2018年06月27日 09:57:00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我將一輩子為音樂節服務”

  成立於1998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將在今年金秋迎來第二十一屆,昨天,北京國際音樂節公佈了今年的21場演出,並正式公佈,著名指揮家余隆從本屆音樂節起正式卸任藝術總監,未來將專職藝術委員會主席,新一任藝術總監將由鄒爽擔任。這是音樂節創辦20年來,藝術總監一職首度出現變更。

  作為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和創始人,指揮家余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為音樂節的籌建與發展付出不懈努力。那時古典音樂聽眾極少,余隆説,當時的感覺就像是在沙漠裏蓋房子,“我自己都沒想到,現在的北京國際音樂節已經成為了中國古典音樂領域的標誌性事件。”

  余隆認為,一個機構要有生命力,需要不斷有新鮮血液注入,一個機構的發展要引入不一樣的思維,藝術也需要從多角度看待。經余隆個人建議、北京音樂節藝術委員會決議並報呈理事會通過,他從本屆音樂節起正式卸任藝術總監,未來將專職藝術委員會主席。“作為北京國際音樂節的一分子,我將一輩子為音樂節服務,全力以赴!”余隆在宣佈決定時表示。

  目前擔任聯合節目總監的鄒爽,從本屆音樂節起正式成為新任藝術總監。按照國際慣例,藝術總監一職將推行輪值制,每屆任期4年,任期不超過兩屆。“鄒爽從2016年正式加入了北京國際音樂節,這幾年我和她共事,感覺她帶動的新銳單元,像旋風一樣改變了音樂節的思維。尤其是去年在紅館完成的浸沒式歌劇《小狐狸》,讓人們感嘆‘原來音樂可以是這樣的。’”余隆這樣評價鄒爽帶給音樂節的新變化,稱讚她把舞臺、戲劇等綜合藝術形式帶到了音樂中。

  “接任藝術總監,感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鄒爽表示,自己會在致力於開發音樂節新銳單元的演出,傳播中國聲音,同時讓中國的藝術家多多參與劇目、音樂作品等國際合作,“有意識地讓年輕人,尤其是中國的年輕藝術家參與,讓音樂節更有前沿氣質,同時也更有‘節日’的氣質。”

  未來,北京國際音樂節也會更加發力,讓古典音樂吸引年輕人。在鄒爽看來,古典音樂在中國正是一個好時候,充滿活力。她正摸索國際古典音樂的發展趨勢,用創新的形式讓音樂變得更加多元化,讓音樂跨界,“在大量資訊佔據時間的時候,如何讓年輕人靜下心來聽古典音樂,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或許可以不光是聽,觀眾還可以看,可以參與和感受。”

  相關新聞

  前衛劇目引領本屆21場特色演出

  本屆音樂節在節目安排上也體現出了“我們不一樣”的新潮特色。今年的音樂節以“樂匯中西 時代新聲”為主題,在10月12日至26日間上演21場演出,包括舞臺、半舞臺、浸沒式原創、音樂劇場等形式的劇目5部10場、交響音樂會6場、室內樂1場、默劇3場、電影交響現場音樂會1場。

  本屆音樂節將為中國概念注入全新的內涵,10月12日,亮相開幕式演出的是根據傳統同名京劇改編創作的新國劇《霸王別姬》。這部作品集多媒體、現代舞蹈與大型民樂表演形式于一體,邀請北京京劇院的藝術家與著名指揮家胡炳旭參演。10月14日,陳士爭的音樂劇場作品《趙氏孤兒》也將迎來亞洲首演,以極具西方審美風格的舞臺重述中國古典戲劇之美。

  歌劇依舊是本屆音樂節舞臺的重要部分,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並沒有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經典劇目。浸沒式歌劇《奧菲歐》是由作曲家王斐南與音樂節新任藝術總監、歌劇導演鄒爽,根據蒙特威爾第同名歌劇改編的作品。該劇沿用了蒙特威爾第的原作音樂主題,由可移動的樂隊和現場電子設備演奏,實現巴洛克音樂與21世紀電子樂的跨界。根據捷克作曲家雅納切克的聲樂套曲改編的音樂劇場作品《消失人的日記》,以及英國著名作曲家喬治·本傑明創作的歌劇傑作《切膚之痛》也將上演。

  本屆音樂節的交響樂演出板塊也頗具亮點,英國愛樂樂團將在薩洛寧執棒下帶來一套20世紀作品音樂會,指揮大師帕沃·雅爾維將與其剛剛接手的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帶來音樂會。奧地利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波蘭鋼琴家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也將分別帶來各自的演出。

  本屆音樂節的閉幕演出將在10月26日上演,余隆將執棒杭州愛樂樂團與絲綢之路樂團,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在闊別多年後重返音樂節舞臺。馬友友將與琵琶演奏家吳蠻合作演出,著名民樂演奏家吳彤與帕托的中西管樂和鳴、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改編自雲南迪慶藏族民歌的《美人》等力作。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