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朱炳仁:我的兩樁銅橋“憾事”促成兩件大事

2018年06月26日 14:2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杭州6月26日電 題:朱炳仁:我的兩樁銅橋“憾事”促成兩件大事

  作者 張斌

  杭州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産:西湖與大運河。

  在這兩處,74歲的朱炳仁本計劃各建一座銅橋,然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

  朱炳仁是中國銅雕領域權威級工藝美術大師,出身浙江紹興望族,五代傳承銅藝技術,朱炳仁是第四代傳人。雷峰塔、峨眉金頂、桂林銅塔、靈隱銅殿……上百件標誌性銅建築讓他被譽為“中國當代銅建築之父”。

  “這兩座沒建成的銅橋,雖然是我的‘遺憾’,反倒促成了兩件大事,建成了更大的‘兩座橋’。”朱炳仁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

  從大運河説起,時間回到2005年12月中旬,彼時朱炳仁在大運河上修建銅橋的計劃因客觀原因“流産”不久。

  時年81歲的中國古建築學家羅哲文與89歲的中國著名城市規劃專家鄭孝燮到杭州開會。朱炳仁在前去探望時,將此“遺憾”告訴二老。

  “鄭老告訴我,銅橋建不成,還可以搭另一座通向大運河申遺的‘橋’,把大運河的風貌展示給世界。”朱炳仁説,此前羅哲文、鄭孝燮等學者就一直努力推動大運河申遺,從小就居住在運河邊的他當即就被這一想法吸引。

  朱炳仁説,為凝聚共識,三人起草《關於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産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寄給大運河沿線18座城市的市長,大運河“申遺之橋”就此搭建,支援申遺的聲音更多了,三人也因此被稱為“運河三老”。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最終成功入選《世界遺産名錄》。

  2018年6月22日晚,第二屆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宣傳周開幕式舉行。開幕式後,朱炳仁在微信朋友圈專門發文緬懷已逝世的羅哲文、鄭孝燮二老。

  朱炳仁認為,大運河“串”起了中國的大江、大河、大海,申遺的成功,更加喚起中華民族對自己文化的重視和自信心。

  另一座銅橋“憾事”促成的大事,是關於2004年朱炳仁為西湖涌金池設計的銅橋“涌金橋”。

  朱炳仁回憶,計劃因故抱憾取消時,他改變心願,希望將“涌金橋”贈予臺灣,為兩岸搭座交流的橋梁。

  2007年,朱炳仁的心願得以實現:他將“涌金橋”橋名改為“同源橋”,由杭州靈隱禪寺送給臺灣中臺禪寺,落地當天即吸引了數萬台灣民眾登橋參觀。

  同源橋上,108羅漢熠熠生輝,橋身一側雕刻著靈隱寺木魚法師的詩:“西湖桃柳喜逢春,燕子將歸認主人。拂面和風生暖意,山光水色見精神”。另一側刻著中臺禪寺惟覺法師的詩:“金橋莊嚴通兩岸,迷悟即在一瞬間。悟時登橋到樂土,迷時尋找橋不現”。

  2011年5月,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一行訪台時參訪了中臺禪寺。同源橋邊,在趙洪祝和長期推動兩岸文化合作交流的惟覺法師共同見證下,“三潭印月”石雕正式被贈送給中臺禪寺,續寫因橋而生的這段佳話。

  同源橋搭起之後,朱炳仁就多次前往臺灣,辦展覽、作交流、教學生。他表示:“同源橋已經變成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座‘金橋’,希望以我的力量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及和平發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