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端午小長假崑曲小鎮幽蘭飄香 “原味崑曲”醉遊人

2018年06月20日 08:1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京6月17日電 (黃瑩)端午小長假第二天,在“崑曲小鎮”江蘇巴城,古色古香的老街巷內清曲婉轉,引來一波波遊客一探究竟。正在舉行的2018陽澄曲敘上,來自全國十多家曲社的曲友和曲迷們正沉浸在吟咏拍曲中,切磋交流。

  在老街一隅的俞玖林工作室內,《崑曲大觀》作者楊守松正為曲迷講述崑曲舊事趣聞,“巴城有許多與崑曲密切相關的遺跡:1200年前,第一個唱昆山腔的黃幡綽;600多年前,昆山腔雛形誕生的‘玉山雅集’;第一個擁有昆腔私家班的巴城人顧阿瑛;400多年前,第一個把崑曲搬上舞臺的巴城人梁辰魚……”。在他看來,保護好這些資源,才能讓崑曲歷史“看得見、摸得著”。

  有著2500多年曆史的古鎮巴城是“百戲之師”崑曲發源地,在這裡,崑曲完成了“昆腔前身-昆山腔-崑曲-昆劇”的華麗演變。為將崑曲發揚光大,除挖掘歷史底蘊,巴城還通過舉辦崑曲主題活動、戲曲教育論壇;成立名家工作室、小梅花戲劇團;吸引崑曲動漫、崑曲主題民宿餐廳及文創延伸項目入駐;開展線上線下崑曲賞析分享會;開發崑曲小鎮探源遊旅遊線路等,形成獨具文化氣質的中國首個崑曲小鎮。

  與重陽曲會相呼應的陽澄曲敘,通過講述、演出、和曲、雅集等形式,以曲會友,同時也向海內外遊客呈現了“原味崑曲”。曲友們在唱念做打中演繹著崑曲的百轉千回、悠遠流麗,“悅耳盛宴”引人入勝。

  古稀之年的婁東崑曲堂名社負責人徐錦元因從小的耳濡目染,對崑曲“一往情深”,他專注地拍攝下每段表演,希望能將中華文化的瑰寶一代代地傳承下去。“這種原汁原味曲會形式,才能讓曲友們在拍曲、和曲中,對崑曲有更深入的鑽研。”

  10歲的吳梓萌雖然才學崑曲一年多,但唱起曲來有模有樣,“學崑曲是件特別有趣的事,在悠揚的曲調中演繹一段段傳奇故事。”小小年紀的她已經懂得業精於勤,每天堅持練習唱曲,為實現自己的崑曲之夢而努力著。

  曲敘還吸引了岳美緹、計鎮華、侯少奎等崑曲名家的參與。“崑曲第一女小生”岳美緹親身現場教學表演。“這就是老一輩崑曲藝術家的生活,在曲會中研習崑曲的唱和念,更深入地了解崑曲,藝術是熏出來的。在處處留有崑曲印記的巴城,崑曲找到了家。”

  堅守于崑曲教學的岳美緹認為,現在很多年輕人寄情于崑曲,令崑曲得到了多元化的呈現,這有利於觀眾的培養。但要使崑曲藝術更好地傳承發揚光大,還是要沉下心,“齣戲”“出人”。要做好優秀傳統劇目及整體表演藝術的挖掘、搶救和傳承,也要培養專業的優秀演員和崑曲教學老師,避免崑曲遭遇斷層之痛。

  隨著遊人漫步巴城老街,發現有一家獨具特色的崑曲主題民宿,19間房按不同的曲牌名命名,房間內的床板、屏風、墻繪、挂畫、窗簾、桌椅、被面均手繪了崑曲圖案,崑曲行頭、演奏樂器、演齣劇照等崑曲元素飾品散佈在各個角落,店內還準備了崑曲戲服和頭飾,並有化粧間,供遊人體驗崑曲表演。民宿的主人是位葡萄牙人,他説建崑曲民宿的初衷“崑曲是世界的,應該讓更多人了解。”(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