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屈原故里怎麼過端午?這部歌舞劇展現最隆重的習俗

2018年06月04日 15:5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袁秀月)“五月五,過端午,雄黃酒,撒庭戶。” 6月3日,由湖北秭歸縣打造的民俗情景歌舞劇《大端午》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記者獲悉,該劇為今年“湖北省優秀劇目北京行”的主要劇目之一。

  秭歸縣是屈原故里,也是中國端午文化的發祥地。這裡的端午民俗歷史悠久,形式獨特,大多都與屈原有關。在秭歸,端午比年大,一年有三個“端午”:農曆五月初五是“頭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包粽子、挂艾葉、賽龍舟、端午祭、唱山歌、賽詩會等等,各種活動要持續一個月,比春節還要隆重。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首個躋身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節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遺”。而湖北秭歸“屈原故里端午習俗”便是這一申遺項目的主要內容之一。

  民俗歌舞劇《大端午》就是以秭歸的端午文化為主題,以“一次端午三次過”的習俗為主線,以龍舟競渡、祭祀屈原、騷壇詩會、粽子情思等為主要元素,再融入三峽特有的薅草鑼鼓、楊林堂鼓、高腔、花鼓戲等原生態文化符號,通過專業舞臺表演與原生態情景的再現,展示秭歸的特色端午節。該劇由序——太陽神祭、頭端午——大山情韻、大端午——大江情思、末端午——大地情懷等四部分組成。

  為了展現原汁原味的秭歸民俗,《大端午》的所有聲音素材及音樂靈感都源自秭歸的鄉親們,他們的聲音雖然質樸,但卻有科班出身的音樂人難以唱出的韻味。

  這次《大端午》在梅蘭芳大劇院演出,也是在北京的首次公演。該劇總導演,湖北省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導梅昌勝介紹,湖北省遴選了部分優秀劇目赴京演出,《大端午》就是其中之一,他希望能通過歌舞劇這一藝術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端午文化,了解屈原故里秭歸。

  當天的演出現場座無虛席,結束後一位觀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對端午節的印象就是吃吃粽子看看劃龍舟,看了《大端午》後,才知道端午節的活動也可以這麼豐富,對它的文化內涵也更加了解。

  “我們秭歸是端午的發源地,一方面要通過藝術形式來再現和展示端午文化,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文化産品的塑造等方式,讓傳統文化通過人們的日常生活傳播出去,讓端午文化從秭歸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湖北省秭歸縣委書記盧輝表示。

  據悉,2014年,《大端午》曾被列入國家文化産業重點項目。2016年,該劇還曾代表中國曾赴加拿大蒙特利爾參加“中加文化交流年”活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