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閩劇走進福州幼兒園 傳統戲曲藝術薪火相傳
中新網福州5月30日電 (記者 劉可耕)《荔枝換絳桃》《貽順哥説媒》……30日,“六一”兒童節將至,由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閩劇表演名家們現場帶粧展示的閩劇傳統摺子戲,吸引著孩子們稚嫩的目光。
當天,“非遺”閩劇進校園活動在福州市臺江區第二實驗幼兒園舉行。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閩劇中小生、花旦等行當的穿著服飾是不一樣的。”舞臺上,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副院長、一級演員林麗娟一邊上閩劇課,一邊與全場師生互動,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
該院二級演員倪愛民、優秀青年演員張學勳,二級演員肖翠雲、鄧振輝分別展示閩劇傳統摺子戲,讓幼兒園的孩子們零距離欣賞閩劇魅力。逗趣的道白、優雅的身段,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不停拍著小手。
林麗娟表示,近年來,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閩劇表演人才,同時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閩劇也需要培育年輕的觀眾群體,老一輩的閩劇戲迷中都是從小看閩劇長大的,因此傳統戲劇的觀眾要從娃娃抓起。
福州市臺江區第二實驗幼兒園園長呂明華説,一直以來,幼兒園在教學中開展福州傳統文化和幼兒園課程相結合的辦園特色,讓文化自信從小根植孩子幼小心靈中。“通過舉辦閩劇進幼兒園的活動,讓孩子們近距離欣賞了解閩劇,讓老師喜歡上閩劇,探索閩劇進校園的創新和發展模式。”
為傳承戲曲經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福建省實驗閩劇院近年先後在福州大學、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福州市晉安區第六中心小學等學校建立閩劇實踐基地,廣泛開展閩劇進校園活動;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鼓勵演職員走進各中小學進行閩劇興趣教學、閩劇表演、閩劇節目排演等活動,支援各類幼兒閩劇體驗活動。
閩劇又稱福州戲,福建地方戲曲之一,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唸白的戲曲劇種,流行于閩中、閩東、閩北地區,並傳播到臺灣和東南亞各地。2006年5月20日,閩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