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專家學者齊聚湖北聚焦民族音樂傳承發展

2018年05月21日 13:2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宜昌5月19日電 (董曉斌 王登府)“音樂是靈魂的交流、情感的紐帶,民族音樂是各族同胞交流溝通的橋梁,我們要把它們保護好,傳承好。”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書記陳華19日表示。

  當天,2018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第十六屆年會暨巴楚藝術創新教育學術會議在五峰舉行,來自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西藏民族藝術研究所、臺北藝術大學等高校和學術機構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參會。

  本次學術會議由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三峽大學、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政府、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巴楚藝術發展研究中心等聯合舉辦。

  期間,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與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巴楚區域音樂文化研究及其他研究”等議題展開了學術交流,同時還參加了“青年學者會議”和“專題學術沙龍”兩場專場學術活動,共同研討少數民族音樂與巴楚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來自臺北藝術大學的李秀琴此次對臺灣恒春民謠進行了探究,她表示,在如今不少民歌傳承者逐漸“凋零”的情況下,可以借鑒恒春民謠建立“指定傳承”模式,以確保傳統民族音樂不斷保持生命力、創造性及其認同感。

  三峽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敏昌表示,該校一直致力於巴楚文化的研究、保護和傳承,今後也願共同為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研究做出應有的貢獻,讓中國傳統文化有屬於自己的“文化自信”。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長和雲峰(桑德諾瓦)表示,學會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研究、推介,對國內外學者學術交流、實地考察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貢獻,學會也將以此為契機,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五峰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土家歷史文化厚重,五峰南曲、土家族打溜子、五峰薅草鑼鼓和土家族撒葉兒嗬均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我們將努力為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發展貢獻‘五峰力量’。”陳華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