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藝助力精準扶貧

2018年05月17日 12:50: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開展藝術教育、進行文藝志願、培訓貧困地區藝術老師……豐富多彩的文藝扶貧在全國展開。文藝扶貧促進了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提升了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素質,在國家脫貧攻堅戰中所發揮的作用正在不斷提升。

  用藝術打開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媽媽曾經對我説,北京在她看來,就像夢一樣遙遠。今天,我就是在媽媽的夢中唱歌了。”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合唱節開幕式上,寧夏中寧縣寬口井學校春蕾女童合唱團以一首《家鄉的枸杞熟了》贏得了滿場掌聲。2016年,作為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合唱節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資助的公益團體,春蕾女童合唱團走進人民大會堂。兩年過去了,春蕾女童合唱團從山區走向了全國。

  寧夏中寧縣寬口井學校春蕾女童合唱團由40名年齡在12—13歲,長期生活在大山裏的回族女孩組成。2007年,在寧夏合唱協會主席、北方民族大學教授劉陽生的幫扶下,這些女孩開始學習合唱。劉陽生每週驅車4小時從銀川往返中寧縣,指導孩子們唱歌,多年來從未中斷。“合唱為這些孩子打開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教會她們什麼是美、什麼是好聽的音樂。”劉陽生説。

  從大山深處的放羊女童,到成為春蕾女童合唱團成員;從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舞臺,到航太員景海鵬在天宮二號實時連線畫面中朗讀合唱團的信;從合唱團成員柯原被評為全國“十大孝星少年”,到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在代表通道分享合唱團的感人事例,合唱團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更重要的是,合唱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春蕾女童合唱團的女孩分散居住在寧夏海原縣的山區,上學要走兩個小時的山路。由於經濟和交通的不便,當地很多女孩上完小學就輟學回家,務農嫁人。而參加合唱團後,春蕾合唱團的女孩沒有一個輟學,今年還有8個女童考上了中學。中國對外文化集團黨委書記、中國國際合唱節組委會成員李金生説,支援春蕾女童合唱團,對改變貧困落後地區兒童命運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是全國各地開展文藝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開展藝術教育、進行文藝志願、培訓貧困地區藝術老師……各地正探索文藝扶貧的新模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原文化部發佈的《“十三五”時期文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中指出,推動貧困地區藝術創作生産,扶持扶貧題材藝術作品創作,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藝術培訓力度。中國文聯印發《關於開展“文藝扶貧奔小康”志願服務行動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啟動實施“文藝扶貧奔小康”志願服務行動。文藝正助力精準扶貧。

  讓文藝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中國文聯的對口幫扶點,中國舞協的汪楊來到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魚龍鎮上尹家村,申請駐村扶貧。

  隴南素有“隴上江南”之稱,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其豐厚的歷史土壤孕育出美麗的藝術之花——武都高山戲。高山戲發源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的魚龍鎮,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高山戲在武都等地流傳了數百年,深得人們的喜愛。來到上尹家村後,汪楊思考,如何依託上尹家村的自身優勢,讓文藝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重大作用。

  為此,汪楊規劃和組織“送歡樂、到基層”活動,開展文藝支教、專業培訓、輔導講座等各類文藝惠民服務項目,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改變了當地人們的思維方式,促進了村民實現文藝脫貧。

  為了帶動村內脫貧致富,汪楊帶領村民,以非物質文化遺産高山戲為文化積澱,把文化發展、農民增收、民生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努力打造上尹家村的旅遊文化,實現文藝助推村內經濟大發展。汪楊説,上尹家村村民參與工程建設與種植中藥材的收入一年能達3萬—4萬元。村民的口袋鼓起來了,工程建設也更有幹勁兒了,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了,不僅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變化,整個上尹家村的面貌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煥然一新。

  隨著“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文藝志願等活動的不斷深入,文藝扶貧也成為其重要內容。中國文聯文藝志願者協會在全國招募選派800多名文藝志願者赴中西部貧困地區60余所中小學,為10多萬名中小學生提供藝術教育服務;深入全國53個地市、區縣,累計培訓基層文藝骨幹1.3萬多名。原文化部結合“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鼓勵文化部直屬院團與貧困地區基層文藝團體開展結對幫扶,提升貧困地區藝術創作水準,鼓勵各級各類藝術院團赴貧困地區開展對口幫扶慰問演出。以“關注農村、關注教育、關注貧困”為主旨的“福建文藝扶貧工程”已經開展10多年,成為當地文化館開展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時間最長、影響深遠的公益性文化活動。

  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主任廖懇説,文藝具有地域性、多樣性、系統性、動態平衡性等特點,文藝精準扶貧需要有特定的思維模式、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要加強對文化扶貧規律特點的研究,處理好“扶貧”和“扶智”、“送文化”和“種文化”、“普惠”和“精準”等之間的關係。

  把精神富足和經濟富裕帶給老百姓

  今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合唱節將在北京舉辦。合唱節攜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中歐商學院合唱團、湖南德清基金等,共同資助8支老少邊窮地區公益合唱團,給更多有歌唱夢想的孩子提供舞臺。

  “讓知識改變命運,用文藝打開這些孩子們人生選擇的另一扇窗口。”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張吉忠看來,文藝扶貧在國家脫貧攻堅中所發揮的作用正在不斷提升。

  在大多數貧困地區,思想觀念的落後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文藝能夠給當地人們提供精神力量,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國際合唱聯盟理事、中國合唱節秘書組成員劉鵬説,文藝扶貧也許不能夠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能夠産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2012年開始,每屆合唱節都會資助公益合唱團到北京參加合唱節,與國內外數百支合唱團交流。“文藝扶貧,需要在細水長流中累積。”

  汪楊也認為,文藝扶貧需要一點一滴地長久積累,實實在在地實施扶貧。“從小事做起、從點滴生活做起,幫助村內百姓實現從認識到思想觀念,再到實際生活的轉變。最終不僅做到精神扶貧,還做到經濟扶貧,真正地把精神富足和經濟富裕帶給老百姓。”

  此外,文藝扶貧也需要豐富文藝的形式和內容,完善相關機制。原文化部推動貧困地區文化交流互通,加大貧困地區人才隊伍建設力度,落實文化部定點扶貧工作,完善貧困地區文化交流機制,拓展交流渠道和平臺。中國文聯主要採取文藝志願者小分隊和結對幫扶的方式,重點從精神鼓舞、文化發展、産業促進、資源整合等四個層面實施。

  中國文聯相關負責人説,不但要通過培訓、輔導、講座等方式,採取“結對子、種文化”形式,為貧困地區培育一支不走的文藝人才、文藝骨幹隊伍,促進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提升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素質,還要因地制宜開展藝術扶持、助推形成品牌産業,挖掘貧困地區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等,幫助打造地方文化、旅遊産業開發項目,提升貧困地區的整體形象和社會知名度,助力當地就業創業和經濟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7日 1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