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藏建築文化沙龍第三次學術茶會在京召開

2018年05月17日 08:59:00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譚夢佳)5月12日,西藏建築文化沙龍第三次學術茶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建築學界的專家學者,就唐朝時期松讚幹布建立的吐蕃政權在河西走廊地區的建築活動,做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並對西藏建築與內地建築的形式和風格做了比較分析。

  會前,西藏建築文化學者徐宗威專程赴河西走廊實地調研,拜訪了敦煌研究院,查閱了敦煌歷史遺卷等文獻資料,考察了中唐時期的莫高洞窟。徐宗威就唐朝時期吐蕃與中原的建築佈局、建築平面、建築結構以及墻體、塔柱、屋頂、佛龕等的做法進行了對比,併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學術茶會上,國家住建部政研中心研究員劉波、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總建築師薛明、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祺、中國五洲工程設計集團總建築師董霄龍,及來自浙江等地的林東海總建築師等做了精彩發言。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副院長、建築大師張宇主持。

  專家在發言中認為,當時的吐蕃在佔據河西走廊及安西四鎮期間,曾封賞當地舊官,收列編民,依田地和牲畜數量徵收稅賦。但由於吐蕃與唐朝時戰時和,在河西走廊地區形成拉鋸局面。從安史之亂始,到張儀潮領導的歸義軍收復河西走廊地區,實際佔據時間僅73年。在當時的戰爭情形下,吐蕃無力顧及興建宮殿、寺院等大型土木工程,加之時間已過1300餘年,河西走廊地區沒有留下吐蕃建築遺跡。其建築文化影響十分有限。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