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兒童劇“鷸蚌魚”意趣盎然 滿臺流淌中國元素

2018年05月17日 08:3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6日電(記者 應妮)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精雕細琢推出的今年首部新戲——兒童劇《鷸·蚌·魚》,在16日的媒體見面會上初露頭角。該劇以“鷸蚌相爭”的成語作為創作靈感,在流動的中國畫般的舞臺上以人偶結合的肢體劇方式,展現一段中國式的寓言童話故事。

  《鷸·蚌·魚》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成語故事為基礎,通過表現“爭”與“不爭”的不同結局,幫助孩子理解和諧相處的美好。中國兒藝副院長、該劇編劇馮俐表示,中國故事“走出去”的核心是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和智慧傳播出去,“這個成語本身是講爭鬥會帶來兩敗俱傷,實際就是呼喚和平共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流傳至今,其中蘊含的價值觀是相對永恒的。這樣一個主題,任何國家的大小觀眾都會對它認同的。”

  全劇沒有臺詞,肢體語言是重要的媒介之一。但不同於傳統啞劇簡單地用動作傳遞具體的內容,《鷸·蚌·魚》是用肢體語言敘述故事。劇中還加入了“偶”的運用,劇院為此專門邀請了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的王磊作為木偶指導。此次在“偶”的運用上,不僅改變了演員的外形,還改變了演員的形體表現方式。其中“漁妻”這個角色會在演出中一直保持踩蹺的狀態,“蹺功”的展現不僅是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精髓之一,也讓演員的肢體更加活潑、靈動。

  同時,《鷸·蚌·魚》還將展現一個“有質感”的舞臺:地面上鋪滿暗色的青石板,布景加入了中國工筆畫的味道,通過靈活運用“煙”這個元素,讓舞臺形成一幅流動的中國畫。舞美和燈光設計旨在以這種獨特的屬於東方美學的氣質,讓它在每一個點上都有文化支撐。

  在音樂方面,作曲程進則為每一個角色選取了一件民族樂器,通過將樂音採樣後進行電子化的處理,達到一種“非琴不是箏,初聞滿座驚”的效果,並且還特意加入了“尺八”這種歷史古老的中國傳統樂器。

  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表示,成語故事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石,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傳達的人生智慧在當今社會仍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這部戲把原成語延展開,讓它更加生動有趣、耐人尋味,靠“意、趣、技”,力爭創作出一部不同凡響的小劇場劇目。作為一部外向型交流劇目,它的表現形式很大程度降低了語言差異帶來的理解問題,劇中融入的多種中國元素,也是展現中國文化很好的媒介。

  據悉,該劇將於5月26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