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慶大足石刻首次發現宋代紙幣“交子”造像

2018年05月14日 09:0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5月11日電 (記者 劉相琳)記者11日從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近期在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首次發現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交子”造像。

  此次發現的紙幣造像,位於大足石刻寶頂山大佛灣石窟第15號龕“報父母恩重經變像”下層造像中部,鑿刻在一塊高54釐米、寬100釐米的銘文方形平整面上。在平整面上方的左右兩端,各刻有一堆錢幣圖像。

  在此之前,工作人員在新發現的紙幣造像旁邊,只辨認出內方外圓的鐵幣圖像,有40多枚零散堆放。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學研究中心考古室主任鄧啟兵説,近段時間,考古工作者經過系統研究後初步判斷,鐵幣旁邊整齊堆放的石刻造像就是同時代流通的紙幣“交子”。

  中國北宋時期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最早發行于與大足石刻相距不遠的四川成都。據專家考證,寶頂山大佛灣石窟第15號龕開鑿于南宋年間,當時川東和川西交往非常頻繁,“交子”已廣泛使用。

  鄧啟兵介紹説,錢幣造像在大足石刻中較為常見,但紙幣造像尚屬首次發現,這對研究當時的人文歷史以及大足石刻的開鑿背景極具價值。

  目前,考古工作者正在對新發現的紙幣石刻圖像進行辨識和系統研究,並形成考古文字材料。下一步,將把研究成果集中收錄于年內出版的《大足石刻全集》中。

  中國石窟研究界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説。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始建於初唐,至兩宋達到鼎盛,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