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浙江:用"滴灌"作業辦法建15000座以上農村文化禮堂

2018年04月17日 09:13: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杭州4月13日電(記者 唐弢)“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又要鑄魂。”在浙江,一座座農村文化禮堂正成為農民新的精神家園。自今年開始,浙江將每年新增3000個農村文化禮堂,力爭5年時間達到15000個以上規模。

  記者13日從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從2013年開始,浙江把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列為當年“十件實事”之一。幾年來,浙江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由無到有,從小到大,探索走出了一條推動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的新路。目前,浙江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近8000個,“城市15分鐘和農村30分鐘文化服務圈”初步建成。

  走進浙江溫州樟裏村,這裡綠水環繞、村舍儼然,“鑲嵌”在村中心的樟裏文化禮堂是座中西合璧的百年建築。禮堂設置了詞場、書吧、百姓大舞臺等場所,培育出“童心學堂”、“週末電影院”等活動品牌。“多堂合一、一堂多用”,使禮堂成為樟裏村和周邊村民最愛去的地方。

  如今,浙江的農村文化禮堂成為農民的精神原鄉。浙江省政協主席、省委宣傳部部長葛慧君表示,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就是打造當代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和當代鄉村的“精神文化地標”,要多用“滴灌”作業辦法,堅持“送、種、育”一體推進,組織文化文藝等隊伍進文化禮堂播種子,讓先進文化因子生根發芽。

  如何“滴灌”作業?在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看來,浙江2500多個歷史文化村落、超過1000件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都是建好農村文化禮堂的豐厚資源,要推動農村文化精粹走進禮堂、親近百姓,讓鄉土文化和文化禮堂都“活起來”。

  另一方面,“文化禮堂不能只見房子,不見活動。”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張秀梅認為,文化禮堂使用得好,要靠內在機制的有效管理。在浙江海寧鹽官鎮桃園村,“人手一把禮堂鑰匙”,全體村民成為文化禮堂的自主管理者。溫州瑞安建立了文化禮堂與部門結親、協會聯親和公益認親的工作機制。各地完善制度,確保文化禮堂“門常開、有人氣”。

  下一步,浙江將著重加強對鄉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挖掘,增強農村文化禮堂的“造血”功能,真正將文化生機注入農村人民的美好生活之中。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