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相約北京”藝術節4月27日開幕 義大利文藝與北京相約在春天

2018年04月13日 08:50:00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義大利文藝與北京相約在春天

  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北京市文化局承辦的第十八屆“相約北京”藝術節將於4月27日起如約而至。屆時,19個國家和地區的44個優秀表演藝術團體、近800位中外藝術家,130場演出、3個藝術展覽和多項公益藝術教育活動,將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帶給市民豐富、純正的藝術享受,引領時尚、現代的生活方式。

  義大利主賓國的活動將在這一屆“相約北京”藝術節中散發獨特的光彩。從4月27日中意藝術家聯袂演出的開幕音樂會開始,將有多個義大利藝術團體和音樂家來到藝術節中演出。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藝術與生活展”、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義大利古鋼琴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雙屏展”——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義大利影像藝術三個主題展覽,從不同側面展現了義大利的文化藝術發展,均是難得一見的精品項目。尤其“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藝術與生活展”,匯集來自義大利羅馬國家古代藝術美術館、佛羅倫薩巴傑羅國家博物館、烏菲齊美術館等十余家機構的102件珍貴展品,再現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傑作,以及當時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及社會圖景。義大利主賓國活動的舉辦將為中歐兩大古老文明搭建一座橋梁,中西文化將在這裡擦出火花。

  中意音樂家打開“相約北京”之門

  義大利以歌劇創作和演出聞名世界,這些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文化發展,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威爾第、普契尼的名字讓中國觀眾耳熟能詳,提起羅西尼的名字就讓人想到他的名劇《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中費加羅那首《快給大忙人讓路》和羅西娜的《我聽到美妙的聲音》,這兩首咏嘆調堪稱男中音和女高音的試金石,也為許多中國觀眾所喜愛。

  今年是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逝世150週年,第十八屆“相約北京”藝術節的開幕音樂會上,來自義大利的指揮家安德里亞·莫利諾將帶領歌唱家迭戈·薩維尼、薩拉·德·弗拉維斯、帕斯奎爾·希爾科利、安娜·羅伯塔索伯、達涅拉·皮尼與北京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合作,他們將演出羅西尼的歌劇《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和《試金石》中的選段,以及羅西尼的《舞會》中的選段。中國指揮家譚利華將與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合作演奏維瓦爾第《四季》中的“夏”,中國歌唱家王傳越和周曉琳將演唱威爾第的歌劇《弄臣》和《遊吟詩人》中的咏嘆調,中意兩國歌唱家還將合作演唱義大利歌劇選曲和中國民歌。

  開幕式演繹羅西尼和威爾第作品

  義大利是歌劇的故鄉,它的歌劇發展史亦可稱為義大利的音樂史。1600年,巴爾第、裏努契尼和培利合作創作了第一部歌劇。經過蒙特威爾第、斯卡拉蒂、羅西尼、威爾第以及普契尼等一代代優秀作曲家的創造、豐富、革新和發展,義大利歌劇藝術達到了輝煌的高峰,對歐洲各國音樂藝術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羅西尼和威爾第是兩位最為知名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羅西尼是十九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歌劇三傑之一,自幼家境清寒而被寄養于親戚家,早年隨父親學習小號,所受音樂教育不多,僅少年時代就讀于音樂學校數年,但天賦歌喉圓潤,曾在男童唱詩班中擔任獨唱。羅西尼深受歌劇演員的母親的影響,十四歲起習作歌劇。十年後他所作的《塞維利亞的理髮師》,集義大利諧劇的精華,它語言生動,形式自由、充滿幻想,成為義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1816年在羅馬發表後轟動樂壇,使他一躍而成國際音樂界的大作曲家。1828年《威廉·退爾》上演後 ,正處於事業巔峰期的羅西尼悄然隱退,在之後的30年中潛心於宗教音樂、鋼琴曲和樂器曲及零星的歌曲。在羅西尼所創作的近四十部歌劇中影響較大的除《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和《威廉·退爾》外,還有《灰姑娘》《賊鵲》《奧賽羅》《摩西》等。

  朱塞佩·威爾第是十九世紀義大利最著名的歌劇作曲家之一,1842年,因歌劇《那布科》的成功,一躍成為義大利一流作曲家。當時的義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時,他以歌劇作品《倫巴底人》《厄爾南尼》《阿爾迪拉》《列尼亞諾戰役》等歌曲鼓舞人民起來鬥爭,有“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他還創作了《弄臣》《遊吟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後應埃及總督之邀,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在第十八屆“相約北京”藝術節開幕式上,觀眾將聽到這兩位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創作的多部義大利歌劇作品,也能聽到義大利歌唱家和中國歌唱家精彩的演繹。

  逐漸升溫的中意文化交流

  中國和義大利是兩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近年來,中意之間的文化合作領域不斷拓展,交流不斷升溫,影響不斷深化。中國從2005年開始每年都以國家館形式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通過“威尼斯雙年展”展示中國當代藝術。從2011年開始每年在義大利舉辦“歡樂春節”活動,其中羅馬人民廣場的慶典活動每年吸引10萬觀眾。2012年開始,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羅馬威尼斯宮博物館互設長期展館,中意雙方每年互換一個高水準藝術展覽,開創了國際文化交流的新模式。

  中意之間日常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躍,涉及文化遺産、音樂舞蹈、歌劇、文學出版等各領域。中意文化合作為兩國友好關係的深入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