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千年山歌唱響鄉鎮傳習所 海外華媒點讚傳統文化傳承

2018年03月30日 08:5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沙3月27日電 (付敬懿 呂娜娜)“長沙山歌這種男女老少都唱的形式,應該納入日常教學。”美國《華興報》副總編輯姚風明27日在聽完山歌演唱後表示,山歌歌詞源於生活,很真實,也更需要傳承。

  當日,正在湖南長沙縣參加“海外華文媒體走進田漢故里”大型採訪活動的15個國家的24位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一行,在長沙山歌青山鋪傳習所體驗完傳承近千年的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長沙山歌后,紛紛為其點讚。

  作為中國民間歌謠的體裁之一,山歌是帶有民間故事的傳唱藝術,又因地區及語言差異,擁有多種多樣的形式。長沙山歌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楚國,《漢書》記載:“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厚薄。”

  今年72歲高齡的楊世德是長沙山歌市級非遺傳承人。16歲便接觸山歌的他,為了傳承發揚長沙山歌,在2016年7月組織成立了長沙山歌青山鋪傳習所,招徒授藝,並定期去幼兒園及學校進行表演,普及山歌知識。

  “山歌是勞動人民在田野、地頭勞作時即興演唱,道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喜怒哀樂。”楊世德説著就唱了起來:“太陽落水又落坡,大家打個散工蘿歌;清水塘裏洗洗咧手,放下褲腳旱煙子唆……插田、擔谷勞作後,大家閒下來一段山歌一曲唱開,心情舒暢又有勁。”

  “雖然聽不懂方言唱的是什麼,但是覺得長沙山歌很有韻味。”澳大利亞報業集團總經理胡佐凡聽著獨特的曲調,也跟著學了起來。在了解長沙山歌歌唱內容後,他表示非常驚嘆:“看那首《中飯晏》,原來吵架還能唱出來的。”

  儘管山歌好唱,但其實收集歌詞歌譜卻很勞神。楊世德説,56年來,他在務農之餘,走遍長沙縣、汨羅縣到處“搜”歌,會唱並且登記下來的已有近200首,全部收錄成冊,並且創作出不少貼近時代的新山歌。

  “希望通過現代化聲、光、電等手段把山歌記錄並代代傳承。”《愛爾蘭華人報》副社長周瑞琮表示,山歌作為老祖宗傳下來的精華,來源於勞動和生活,每個地方的山歌都代表不同地方的生活方式,所以記錄傳承很有必要。

  據悉,活動期間,海外華媒還將走進楊開慧等名人故里,到訪國家級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感受長沙縣的經濟和智慧製造實力,發掘敢為人先的湖湘特質,解讀生態旅遊發展密碼,親身感受和體驗長沙山歌、滾燈車、鑼鼓亭子等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