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北平鄉傳承300年的“亂彈”:“寧舍餃子宴,亂彈也得看”

2018年03月22日 15:2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邢臺3月21日電(張鵬翔 李鐵錘 楊午) “寧舍餃子宴,亂彈也得看。”在河北省平鄉縣東馬延村,源於明末清初的亂彈戲傳唱了300餘年……

  “平鄉亂彈是河北土生土長的古老劇種之一,被稱為當地地方戲中的‘老大哥’,在冀南地區廟會中,戲班同時表演,亂彈不開腔,其他戲不開唱,以顯示其他戲種對亂彈的尊重。”平鄉亂彈代表性傳人譚明剛説。

  “打五更設早朝君王登殿……”譚明剛隨口清唱了兩句,一下子把記者進入了亂彈的世界。據其介紹,亂彈在東馬延村傳唱了三百年。譚明剛祖上六代人都在傳唱這種鄉親喜歡的像野草又像莊稼的地方戲。其家譜記載:明末清初,十二世祖譚文玉走南闖北,學得一身唱功和表演技巧,在表演中摻揉崑曲精粹,創立了東馬延亂彈的雛形藝術。

  同其他戲曲一樣,亂彈行當也分生、旦、凈、末、醜五大行,在唱、念、做、打上各具特色,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平鄉亂彈是一個多聲腔劇種,男女唱腔是本音咬字的假聲拖腔,最有特點的是女腔尾音翻高時發‘ou’音兒,我們都管這叫‘帶吼’。”譚明剛説。

  除了唱腔的多樣,東馬延亂彈還擁有眾多的板式和豐富的曲牌。除“慢板”“二板”“快板”和“散板”等主體板式外,還有許多輔助板式,結合“大開門”“小開門”“上千梯”“嗩吶皮”“揚州調”“九連環”等流傳至今的100多支曲牌。2013年,平鄉亂彈被評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然而,“亂彈來自鄉野,生長在民間,歷代亂彈藝人因世事變遷,忽聚忽散,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已經是青黃不接,後繼維艱。”譚明剛説。

  為讓更多的人了解亂彈、學習亂彈,譚明剛和譚朝印、趙連軍利用各種機會義務給愛好者上課,傳授亂彈説唱功夫。從2017年開始,亂彈作為校本課程正式納入平鄉縣河古廟校區東馬延小學教學,在二年級的兩個班開設了傳統戲曲課程,每週兩節課。

  追憶昔日情景,今年50歲的趙連軍言談中透出神氣和自豪,“那時的戲臺用竹蓆搭成,兩頭兒點著棉油燈,那燈滋滋冒著煙,朦朧光暈中更顯得樂器清脆,臺上彩衣飄飄吸引著臺下觀眾……”(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