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鄉村振興應注入文化動能

2018年03月15日 08:45:0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錢念孫(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系列部署,進一步明確了農業農村壯大發展的可行性路徑,從國家層面為鄉村振興駛入換擋提速的快車道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7年歲末,我參加安徽省政府參事室調研組,就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治理與文化傳承問題,赴定遠、鳳陽、和縣、含山等地專題考察。考察中發現,不少地方熱心農業産業發展、村莊改造或新建等經濟活動,而對農村文化建設相對重視不夠;一些貧困戶存在“等靠要”思想,脫貧的內生動力相對不足。這種現象不僅阻礙脫貧攻堅的進展,而且也提醒我們必須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尤其是改變農民思想觀念,鄉村振興戰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鄉村文化建設,是一個包括村民思想觀念、道德風尚、知識素養、精神品格,以及公共文化服務和鄉風文明水準等在內的系統工程。它無疑需要辦好鄉村文化站和農家書屋,需要建好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但其內涵和目標絕不僅限於此類文化惠民項目。鄉村文化建設的宗旨,是統籌應用多種文化手段和教育方式,培育和塑造鄉村振興的實施主體,從轉變和提升村民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生存技能等綜合素質入手,煥發他們奮發圖強、改變面貌的激情,增強他們創業致富、建設家鄉的本領,從而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科學規劃,需要文化引領。鄉村文化建設不僅在扶貧開發中具備“扶志”和“扶智”的造血功能,産生基礎性和引領性的重要影響,而且在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以至在整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同樣意義重大,許多情況下可以發揮先導性和示範性的關鍵作用。不論是農林牧副漁業的創新發展,還是現代農業産業園和特色農産品的打造;不論是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還是拉長“網際網路+農業”的産業鏈;不論是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的建設,還是開發文化創意産品和文化旅遊産業,以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都需要遵循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統籌謀劃,精準施策,穩步推進。而這一切,都需要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內在地包含著重視文化功能的要求。這不僅在於當今許多物質産品本身已越來越多地承載著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還在於文化除了滿足人們娛樂需求外,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2月在江蘇徐州考察時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這對於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11日 09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