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嫁給”千年傳統大漆工藝的女匠人

2018年03月14日 14:4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3月13日電 題:“嫁給”千年傳統大漆工藝的女匠人

  作者 李庭耀

  13日,在山西太原的一間漆坊內,47歲的太原傳統漆器非遺匠人郭喜梅正用砂紙耐心地打磨著自己創作的漆畫《晉祠侍女》,這樣一件作品的工期至少要三個月。走進漆坊,一股雅香撲鼻而來,鋪天蓋地卻不刺鼻,郭喜梅説,這是大漆的香氣。

  “嫁給丈夫,就是嫁給了大漆。”郭喜梅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喜歡畫畫,這為她後來選擇傳統大漆工藝奠定了基礎。1998年,她與張利志結婚,丈夫一家四代皆做大漆,郭喜梅初見大漆製作的漆器便覺驚喜,從此開始了大漆之旅,不斷學習國學、繪畫和大漆工藝。

  樹割漆、蠶吐絲、蜂做蜜並稱為中國古代農業“三大寶”。郭喜梅所推崇的傳統漆器製作工藝,所使用的便是人工從漆樹割取的天然生漆,即大漆。中國發現和使用最早的大漆製品可追溯到浙江余姚河姆渡發掘的西元前七千多年的朱漆碗。

  “首先要用木材做坯,之後用麻布包胎、刮灰、做紋理、上漆等,最後推光。”郭喜梅告訴記者,每道工序都需要重復數次,每次都要耐心打磨,打磨後需要12個小時晾幹,又要在蔭房放置12小時以上,才能開始下道工序。

  郭喜梅説,“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偷懶,我希望一個作品可以在別人手裏放十年、二十年,甚至傳給下一代。”

  “只要漆面不磨損,時間越久,就越能體現材質美感。”郭喜梅向記者展示了一串手珠,她説,由於工序過程繁瑣且操作難度大,一顆手珠的工期至少三個月,像茶臺這樣的大物件工期甚至要一年以上。“有時候要陪一件作品數月,有時候要陪它走過四季。”郭喜梅如是説。

  在朋友們看來,郭喜梅的工作枯燥無味,但她和丈夫卻樂在其中,她認為只有真正的熱愛才能讓自己堅守和傳承傳統工藝。談及工匠精神,郭喜梅説,“就是要守得住孤獨,不是三四個月,也不是三四年,而是把自己的事業當作一種生活,去享受它。”

  郭喜梅告訴記者,大漆是傳統非遺手工藝中成本較高、耗時較久的一種,而且大部分人對大漆有過敏性反應,接觸後可能會出現呼吸不暢或突發性皰疹等症狀,真正能夠堅持大漆製作的人並不多。為了大漆工藝的傳承,郭喜梅舉辦了大漆製作沙龍,讓人們了解這項工藝。

  郭喜梅仍在耐心地打磨著自己的漆畫,她的兩個徒弟在漆坊埋頭做著大漆手串,她的侄女就讀于廈門一所高校的大漆專業,傳承仍在繼續。(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