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首條“高速公路”秦直道醞釀開放與眾“共用”

2018年03月14日 10:5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3月11日電 (記者 馮志軍 魏建軍)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長期鮮為外界所知。這條古道如今正醞釀在保護的基礎上,通過旅遊開發與大眾“共用”這一歷史遺跡。

  甘肅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胡慶紅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透露,甘肅慶陽市官方將對境內約300公里秦直道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適度合理利用”。目前正在籌備前期的規劃項目,預計資金約1.8億元人民幣,遊客來此將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厚,並見證這條世界公路的“鼻祖”。

  秦直道是秦始皇時期歷時兩年半修建的軍事交通工程,從陜西咸陽到內蒙古包頭,全長約700多公里,全部用黃土夯築,由於道路大體南北相直,故稱“直道”。其被史學家譽為中國“第一條高速路”,穿越平原、山地、草原和沙漠,曾“車轔轔、馬嘯嘯”,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甘肅境內,秦直道與綿延400多公里的子午嶺走勢相倣,因隱身於密林之中而得以較完整地保存下來。胡慶紅介紹,秦直道最寬的地方達60米,最窄的地方約5米,有些路段甚至比今天的高速公路還要“闊氣”,秦漢鐵甲騎兵從陜西屯兵地出發,三天三夜就可抵達陰山腳下。

  “兩千多年來,歷朝歷代都有使用,今天還被用作護林通道。”胡慶紅説,秦直道多依山勢塹山成路,劈峁為道,這樣的一條路線選址方法非常科學,省去了很多人力、財力和物力,極其艱巨和宏偉。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傑作之一,也是世界公路工程建設史上的奇跡,歷史意義並不亞於萬里長城。

  胡慶紅分析稱,經過專家長期考察發現,之所以林區的秦直道保存相對完好,是因為很多就地取材的築路黃土被經過“蒸熟”處理,土裏很難再生長草木,它的“原貌”未被草木掩沒。而關於秦直道類似的謎團,尚有不少待進一步研究。

  在甘肅慶陽市合水縣博物館裏,至今還保留著一個巨型的“秦直道石碌碡”,被專家考證為修築秦直道時所用的“原始壓路機”,距今2200多年。

  胡慶紅表示,未來官方將圍繞子午嶺林區的秦直道進行旅遊開發,如在這條古道沿途製作一些秦漢時期的戰馬、馬車以及古代哨所等,讓更多遊客通過秦直道選線走向、修築工藝等方面,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高速公路的發展變遷。(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