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數九”知識你知道多少?

2018年02月27日 10:0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每年冬季,時常能聽到人們提起“數九寒天”,以及“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那麼,什麼才是“數九”?它又是怎麼來的呢?

  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表示,“數九”不是節氣,可算作是古人發明的一種計時方式,同時還衍生出“九九消寒圖”等娛樂方式,藉以計算、消磨漫長的冬季。

  每到冬天,常能聽到“數九寒天”的説法,那麼,什麼是“數九”呢?

  一般認為,那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節氣,又叫“冬九九”,從冬至開始計數,稱為“交九”,此後每9天為一個單位,叫做“九”,等過了9個“九”,加起來是81天,謂之“出九”,就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

  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至今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説法。但根據古籍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經存在了。梁代宗懔所寫的《荊楚歲時記》中有這樣的文字:“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曾有人好奇,為啥是數“九”而不是數“二”、“三”、“八”等數字呢?有一種説法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至陽”之數,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逐漸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著寒去暖來。

  那麼,為何會有“數九”出現?王娟分析,可能是因為古代取暖條件比較落後,對他們來説,寒冬對生存很大的威脅,人們希望它能很快過去,而且農耕社會,進入冬季後基本已經沒有農活,所以古人慢慢發明“數九”的計時方式,同時還有一些消遣娛樂的活動,用以打發時間。

  比如在民間流傳已久的“九九歌”(即“九九消寒歌”),不止吟誦起來合轍押韻,還形象地描述了從冬至到第二年春分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甚至農業上一些耕種規律都有所體現,如同北方很多地區流傳的那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王娟説,由於各地物候不同,所以每一地的“九九歌”也會有所差別。

  與“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九九消寒圖”,分為九格消寒圖、魚形消寒圖、泉紋消寒圖、孩兒消寒圖等。

  比較有趣的是,在白紙上繪製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既能計算時間,又能當做一種精美裝飾品。

  “現在的禦寒方式、條件比古代有了很大改變,但冬天的物候、氣候現象依然存在,所以‘數九’以及‘九九歌’對人們的生活依然有參考價值,已經成為一種民俗傳統。”王娟説道。(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